我最喜歡的四本書

2016-08-09 22:06:35

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

最喜歡的四本書已經講瞭一半,卻都跟我的專業經濟學沒啥關系。因為前兩本都是在我讀大學之前就看到的。不過,即使是在我讀著大學本科的時候,我依然對自己的經濟學專業沒有很大的興趣,所以當我看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時,不是因為他曾經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而是因為他在“政治哲學”的領域大名鼎鼎。事實上,讀大學本科的時候,我曾經為瞭上政法學院的一位老師關於政治哲學的課,而逃掉瞭自己本專業的課。所以當時對政治哲學的癡迷,一至於斯。

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寫得厚重,因此難免艱澀。幸好翻譯不錯,而我在看此書之前已經對哈耶克在相關領域的觀點有所瞭解,看下來大體上還是覺得挺好理解的。出乎意料的是看到該書的“下冊”。如果說“上冊”展現的是哈耶克作為政治哲學傢的功力,“下冊”則是他拿出瞭他作為經濟學傢的看傢本領瞭。哈耶克在“下冊”痛斥工會是壟斷組織,大力批判社會福利制度,這都讓當時的我看得目瞪口呆。因為那些在普遍的觀念裡都是“好東西”,不要說普通人會這麼認為,就是知識精英也是這樣的認知,可哈耶克卻把它們全貼上瞭“反自由”的標簽!多年後,當我走上經濟學課堂的講臺,以經濟學理論來向學生分析工會是壟斷組織、社會福利制度其實害慘瞭它所聲稱要幫助的窮人時,臺下一張張臉孔也是那種目瞪口呆的神色,一次一次地喚起我對哈耶克這本書的記憶。

真理的傳播是如此的艱難,尤其當謬誤將自己粉飾為道德的聖人之時!

張五常的《經濟解釋》

前面說瞭,即使到瞭讀大學本科的時候,雖然專業是經濟學,我卻對經濟學提不起興趣。真正讓我對經濟學喜歡上甚至是愛上的,是張五常的《經濟解釋》。

最早也是在網上追看《經濟解釋》在香港報紙上的連載。第一章就很特別,是講“科學方法論”,或者也可稱為“科學哲學”。文史哲不是我的專業,卻是我自小就喜歡的領域,波普爾的書也早在高中的時候半懂不懂、囫圇吞棗地看過瞭。所以看《經濟解釋》第一章的驚喜是:第一,原來經濟學可以這麼講!第二,原來波普爾的意思是那樣啊!張五常的思維清晰明瞭,而且趣味十足,這一下子讓經濟學顯示出它既嚴謹又有趣的真實面目,而不再是傳說的那種“沉悶的學科”。

再繼續看下去,看到關於“上頭成本”那一部分,我忽然發現自己身為經濟學科班出身的碩士生、已經接受瞭長達五六年之久的正規的經濟學教育,卻竟然一點都看不懂!我執著地看瞭一次又一次,奇妙地,緊跟著文中提示的邏輯思路,忽然我就懂瞭。這種柳暗花明而後豁然開朗的感覺,有意思,真的很有意思!

經濟學,不是因為有經國濟世之能而崇高,也不是因為專門談錢而銅臭低俗,而是因為它很有趣。這是為什麼我喜歡《經濟解釋》,也是為什麼我因為這本書而終於對自己的專業有瞭“遲來的愛”。

點評:這段時間,每天我都會抽一點時間看看李俊慧老師空間中的一些文章,因為我沒有學過經濟學,對經濟學的認識也僅停留在高中水平,自然裡面的文章好多看不懂,但這並不妨礙我對有趣東西的喜歡,不懂,我可以慢慢看、慢慢學,尤其是其中的思維方式,讓我對先前對世界的認識不斷地產生沖擊,這實在是太神奇瞭。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