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感言:說不惑

2016-08-09 22:08:31

來到現在的公司,我還沒有將自己的身份降下來,在工作中卻越感力不從心,從興奮到失意的過程中我逐漸感到自己的渺小,意識到自己從前喪失瞭很多機會,意識到專業知識的薄弱。曾經買瞭很多專業書,有勇氣補上,但堅持一段時間就不瞭瞭之,人生很多事都是這樣的結果。在思想苦苦的掙紮中,我發現中國傳統哲學可以聊以緩解我那顆陣痛的心,從此迷上瞭哲學,從莊子到老子,再到儒學和佛學,轉瞭一圈,多少有些體會,但我知道我所知道的夠不上皮毛,這也是很多像我這樣不優秀的人的通病。

有句很有分量的話說你與同事的區別不在於8小時之內,而在於下班後的8小時之外你在幹什麼,我的同事有自願加班的,有回傢幫老婆買菜做飯的,有經營自己小生意的,我是看非專業書外加爬山,隻要天氣好我必去爬山,爬山之與我除瞭休息之外,在此過程中能靜下心來想明白很多人生的道理,我稱之為悟道。我體會到萬物的平等性與人的不可復制性,我沒有因為自己是個平庸的人而感到絕望,也幸好我將看專業書的時間用來讀人生哲學。專業越是精湛的人越像一臺機器,離開瞭被人操縱不能獨活,而思想自由的我可以像梭羅那樣離開這個城市,拿一把斧子到山裡也同樣能享受自己人生的樂趣。有位牛人說過一句話:你可以不在乎去當乞丐,難道讓你的老婆孩子也跟著去討飯嗎,你在乎過他們嗎?正因為如此,我一直強迫自己努力工作,這是我的責任。我始終認為無論是誰,心裡都應該有怕的東西,有所要堅守的東西。

上大學之前,我以為全世界的人都生活得像我的山村那樣,我在大學裡受到像馬加爵那樣的刺激,深切體會到有錢的孩子可以穿品牌衣服泡妞可以嘲笑我這樣的土鱉,而我因為自卑連與我身份懸殊的同學主動打招呼的勇氣都沒有,好在我將自卑都用在學習的動力上,要不是我確實太笨、傢裡生活困難,我會選擇讀研究生。之後在工作中我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卑微身份,在我的思想裡唯有通過努力工作來改變這一切,使自己的生活獲得改善,也確實如此,我通過努力獲得瞭城市的居留權,實現瞭小時候的理想與大學時的夢想,但這一切實現之後我卻不知道自己該幹些什麼,實現瞭工作前的理想和夢想並沒有讓我感到快樂和高興,反倒在與他人的比較中我感覺到自己的生活並不富裕,我的墮落也由此開始。

命運冥冥中自有安排,現在永遠是最好的。如果我沉迷於自己的專業,充其量不過是一臺比現在更專業高級的掙錢工具,被封閉在自己設計好的程序裡執行死循環,對於外界生活與思想自由無從獲得。我已經5年沒有漲工資瞭,面臨失業危險。但我不被失業威脅,就會成為價值和貪婪的囚徒。此時即使淪為乞丐,也剝奪不瞭我對生活真相的認識,萬物是平等的,不要羨慕別人,羨慕別人就委屈瞭自己,羨慕別人是不瞭解自己。一路走來,我一直選擇自己認為最好的那條,今天的結果就是我昨日的選擇,沒有什麼好抱怨的。內心的痛苦是成長和適應環境的需要,這個星球上沒有不痛苦的人。我曾經以為內心強大的人,都有一顆勇敢的心,從不擔心害怕,勇敢的心能驅逐一切困境,事實上他隻是生活中成熟果斷的人,成熟果斷並不意味著遠離擔心,離開風險。

如果不看重錢,就會缺少金錢,看重權利就會接近權力。這兩樣東西實在太特殊,對每個人都有影響,身邊不看重金錢和權利的人我沒發現,但農村卻有掙錢不多人緣極好的人。我大伯有兩個兒子,老大在外經商,有錢但與村裡人來往少,老二在村裡開車掙錢不多但人緣極好,那次老大在村裡蓋房,要借很多工具,還要很多人來幫忙,叫瞭一天也就幾個人答應過來幫忙,急的睡不著覺,他母親知道後讓老二幫幫他哥,老二晚上在傢打瞭30分鐘電話,第二天來瞭一群人,所有事情都解決瞭。古代的陶謙與嵇康,避世的老子與陳摶。我們不能說生活與權利和金錢無關,但凡不重視這二者的人都要深受其苦。錢再多也填不滿一個人的貪婪,再少也能生活。生命的載體是生活,錢畢竟代替不瞭生活,不是有錢有權就幸福。幸福是生活美好的狀態,不是生活的個別條件。

回想20年前的理想與夢想,為什麼這些東西在今天兌現後就變質瞭,我沒有感到自己幸福,取代它們的卻是無盡的貪戀。我想買個彩票中500萬,想做個財務自由的人,若不反省自己就會這樣重復無節制地持續下去。反問那些財務自由和買彩票中獎的人,他們的生活中就沒有煩惱瞭嗎?我有個悲劇的體會:痛苦是你存在這個世界的唯一證明。人在痛苦中反省,在痛苦中學會堅持。痛苦證明你還活著,痛苦證明你和這世界是對立的,是人適應環境的過程。反觀幸福的人時常忘記瞭自己的存在,不思進取樂不思蜀。相比開國皇帝,沒有經歷過戰亂的皇帝更容易敗。苦難是生命的一部分,愛它如同享受,珍惜它如同生命。沒有痛苦就沒有成長,就沒有長久有質量的生命。幸福是為瞭襯托痛苦,完美則為彌補缺陷而存在,生命的常態是痛苦和缺陷,是成長。盧梭說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枷鎖是無奈與痛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