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22:07:55
按:通常來說,我對互聯網上的各類言論大戰基本不會馬上去關註,因為我害怕片面的東西,更害怕情緒化的宣泄,我想看的是事實的真實。這往往需要等這件事平息之後,重新梳理事件的來龍去脈,或許才能見到月明石出。今天分享Lealie推薦的李銀河的這篇評論。這篇評論的力量在於就事論事,擺事實,講道理。
正文:
最近周小平因為被邀請參加文藝座談會,在全國引起軒然大波。看瞭看他的文章《請不要辜負這個時代》,就是一個懵懵懂懂的年輕人,讀瞭幾本書之後發瞭一番感慨而已。他讀的書很可憐,世界歷史,還有《中國不高興》。這麼一個無知的青年,寫瞭一篇充滿常識性錯誤的文章,本來沒什麼可反駁的,根本不值一提,可是有些較真的人卻認認真真地寫瞭逐條反駁的文章,一一指出周文中的失實之處,每個失實之處都有一個資料鏈接,有數據,有圖表,說明周文中的數據搞錯瞭,正確的數據是什麼。有的地方還附上瞭英文原文,比如周文中說奧巴馬在一個講演中公開講到要遏制中國發展,附上英文的奧巴馬講演稿說的是美國不反對中國發展。顯然是周小平搞錯瞭,因為美國即使真心裡是反對中國發展的,也不會公開說出來,奧巴馬要是能犯這種低級錯誤的人,他就根本當不上總統。
我原來看這兩造罵架,是不屑一顧的,小孩兒進瞭青春期,心裡躁動,動不動伸胳膊挽袖子不是太平常的事兒嗎?用得著那麼引經據典逐一反駁嗎?周小平洋洋千言,其實就說瞭一個意思:別罵政府啦,中國沒那麼壞,外國也沒那麼好。他文中引用的那些數據本也不是那麼認真的,充其量是他的情緒和感慨的一點佐料而已。他志不在理性分析,壓根兒就是一個非理性的情緒宣泄,跟他的文章最對仗的不是條分縷析,引經據典,而是另一句話:我就罵,我就要罵。
其實全世界沒有不挨罵的政府,政府隻能聽之任之,也不會有一個政府僅僅因為被人罵就倒臺。周小平說看到網上80%的言論都是罵政府的(又是一個典型的周氏風格:大約摸,80%這個數據怎麼來的?感覺而已),心裡氣不過,要出來替政府說句公道話。所以他溫情脈脈地說:要做祖國的暖男。其情可憫,其心可鑒,溫柔體貼,惹人憐愛。可惜,祖國這個詞有點所用失當,應改為政府才更貼切,因為祖國不等於政府,罵政府的人也不等於不愛國。大多數罵政府的人隻不過是愛之深責之切而已,有些罵政府的人其實比周小平更愛國,如果說周小平是政府暖男,他們才是真正的祖國暖男。
兩造小孩罵架罵著罵著突然出瞭個變故:一邊被封瞭嘴。網上那篇逐條反駁的文章忽然打不開瞭,方舟子因為說瞭一句周小平“夢遊美國”微博被封瞭號,不得不搬去twitter瞭。至此事情的性質就起瞭變化,政府成瞭拉偏架的瞭。釋放的信息是:我就愛聽表揚,不愛聽批評。這可就太小肚雞腸瞭,也顯得太沒風度瞭。就像王小波在《花剌子模信使問題》一文中提到的那個國王,他有種天真的品性,帶來好消息的信使就待為上賓,帶來壞消息的信使就去喂老虎。這種做法在互聯網時代尤其顯得天真,封一兩個人、一兩篇文章,除瞭幫他們增加點擊量之外,能有別的作用嗎?那80%(對這個周氏數據姑妄聽之吧)的人還不是該怎麼罵就怎麼罵?
順便說幾句,周小平那篇感慨文中還提到瞭我和王小波,他是這麼寫的:“王小波和李銀河吹捧瞭一輩子美國人的高尚道德,卻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弟弟就是在美國街頭被人刺死的,根據事後的監控顯示他臨死前掙紮瞭很久,這段時間路過的車輛和人很多,但沒有人停下來幫助他,等最後被發現並送到醫院時,早已停止瞭呼吸。這段文字吸引瞭我的註意,我開始隱約感覺似乎外國人的月亮也不是那麼的圓。”
小波弟弟晨光1998年(小波去世一年後)在底特律下班開車回傢時,車出瞭故障,停在高速路旁。他跟一個18歲的美國黑人借手機用,結果黑人為搶他的錢,用一把螺絲刀紮中他的頸動脈後逃走,晨光攔住過路車,送到醫院時已經因失血過多而無力回天。在美國華人社會和中國駐美使館的強大壓力之下,此案很快告破,那個兇犯被判瞭無期徒刑。這件事慘痛異常,令傢人痛徹心扉。但是它畢竟不是種族仇殺,不是政治謀殺,不是制度問題,而是刑事犯罪案件。
按照周小平的邏輯,我和王小波應當因此痛恨美國,甚至去參加伊斯蘭聖戰,再搞他一個911,才能解心頭之恨不成?或者應當主張中國政府因此與美國斷交,才算不“吹捧美國”?遍查小波和我的文字,沒有一字一句“吹捧美國人的高尚道德”,我甚至不知道所謂“美國人的高尚道德”是個什麼東西,這是從何說起。我所受的社會學訓練有一個規矩:社會學隻關註兩件事,一是是什麼,二是為什麼,絕對不可對研究對象做道德評判。我這“一輩子”謹遵此訓,從未越雷池一步。無論研究對象是中國還是美國,從未做過道德評判,“一輩子吹捧”更不知從何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