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22:08:31
人生來惰性,不喜歡改變,但這個世界卻無時不在變化。不喜歡改變的人往往一輩子也就那個樣子瞭,而那些警覺的人迫使自己不停地跳出來以適應環境的變化,隻有警覺而又勤快的人才不會被社會所忽略。從童年記事起一路走到現在,我不能說自己我活在幸福中,因為我一直在逃避痛苦,尋找幸福。逃避本身就是痛苦,因為痛苦才有成長,希望和幸福是我活下去的動力。人本能的趨吉避害,當痛苦來臨的時候逃避,在逃避的過程中一直被痛苦追趕,當無路可逃或者不想再逃避的時候就回過頭來正面一擊。你會發現自己一直害怕的東西其實隻是一堆幻相泡沫,轉眼即逝。
人的一生都在逃避死亡,看破死亡幻相的人坦然向死而生。但不管怎樣,在死亡的一剎那,靈魂和身體都得到瞭永久的解脫。都說人死後變成鬼,我說死後進入極樂成就涅槃,他又沒死過憑什麼不信自己信別人。在人的一生中完美是很短暫的,此時的完美很快會被環境改變破壞,變成不完美,遺憾和痛苦就隨之而來,所以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以前我以為這個世上是有天理的,善良和正義必然會得到上天的支持,所以我恪守要做一個正直的人,一個有道德良知的人,但我後來發現所謂的正直善良和道德是被人利用的。日本侵略中國時殺瞭我們3000萬同胞,但上天並沒有讓這個國傢反省,日本天皇裕仁戰後也沒有被審判,據說他帶著老婆環遊世界去瞭。天理和公正體現在哪裡?我的天理就是因果關系,正義和善良是個虛無的東西,上天支持正義也同樣包庇邪惡,這個淺顯的道理卻被電視劇和童話故事篡改瞭,欺騙瞭多少小朋友和像我當初那樣的傻青年。
回想我走過這40年,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幸福與苦惱,小時候想長大,長大瞭又想回到童年,在山村的時候想住進城裡,住進城裡現在又想回到山裡,這種想法難道不是倒退嗎。如果生活有答案,那麼答案是山裡還是城市?因為生活沒有答案,所以無論我住在哪裡、怎樣生活就都是答案。在熊培雲看來,正因為人們死守著1+1=2這樣的標準答案限制瞭自己的思想自由,為什麼1+1不能等於3或者問個“2=?+?”呢?是的,標準答案使這個世界有瞭好壞優劣區分,但生活未必隻有一個答案,生活不分好壞優劣,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標準答案給教育帶來的負面影響——我雖然不完全贊同這個觀點,但絕對認可他這個提法。
生活沒有標準答案,那麼我們所做的事自然也沒有標準答案,事是為人服務的,對具體某個人或者某個團體來說是有好與壞的區分,離開瞭具體的評價人,標準都是浮雲。對敵人的殘暴就是對人民的善良,所以中國人痛恨的甲級戰犯是日本國民的神,中國和日本的老天爺應該幫誰?有標準答案嗎。如果有,那也不是中國人一廂情願的喊幾聲抗議,譴責日本違反二戰條例就能阻止日本人這樣做的。天理在實力,在對敵我有客觀的判斷而不是自欺欺人的通過譴責瞭事。中國聲稱對南海有控制權,卻被一個小國將在南海捕魚的漁民抓去判刑,我不敢妄加評論政府在這件事上的作為有什麼對錯,卻證明瞭光喊口號是解決不瞭問題的。這個世界是靠實力說話的,正義與主權在這裡屁都不如。
究竟一個人怎樣活著才是幸福的,怎麼做才是對的,似乎身為過來人的長輩愛給晚輩作指導,不過是用自己的經驗來指導別人。經驗大多沒有錯,但錯在教導別人的人不是當事人。一個人忠於自己的內心永遠沒有錯,但心有錯的時候,如果心錯瞭,那做什麼都是錯的。如何保證心不會錯,這是誰也做不到的事情。如何保證心不會錯,這是誰也做不到的事情。我有個一標準,那就是接受現實的安排,尊重事實,一切以事實為出發點,在此基礎上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帶有主觀的情緒和感受。有人會說這樣做還是人嗎,沒有感情的機器最符合標準。是的,人有感情,有愛恨情仇,有敵我分別,但生而自由的人無不活在枷鎖之中,太感情的人會困於枷鎖會失去自由。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學會妥協權衡利弊的動物是人,諸多矛盾的平衡點體現在一個過程生物身上,這個生物包括人。人是復雜而又矛盾的生物,是沒有標準答案的靈性生命。這個靈性生命是個系統,它依賴世界存在,世界是靈更大的身體,也是個系統。這個系統就像幸福的條件一樣,內部物件之間沒有好壞優劣之分,隻有分工不同。
原以為性格和心裡是穩定的,比如愛好,喜歡某個人等,事實上通過某些經歷後這些東西也會改變,隻是短時間看不出來並且改變的人少而已。20年前我個人非常喜歡PC機,覺得這一生能守著它做做WPS表格,打印些文件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工作瞭,但是現在我每天用它做程式,卻沒感受到任何樂趣。以前我不喜歡轎車,但隨著近年來生活的改善,我也開始關註有關車的品牌與型號及價錢等。凡是被生活改變瞭的,多少都包含著悲涼和失意,能幾十年如一日堅守下來的,大多有瞭成就。你改變不瞭生活,必被生活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