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22:14:14
今天的人,依然生活在經驗與愚昧裡面,愚昧的原因是擺脫不瞭自己所依賴的經驗,偶有創新,那也是重大發明或者發現,但相比較於人類的困惑,這種發現發明實在是杯水車薪,解決不瞭人與自然的矛盾,什麼時候人與自然和諧瞭,融為一起瞭,才能說人類不再愚昧。
人是宇宙間物質的一種過渡狀態,在這個過渡階段,人除瞭適應天體氣候變化調整自己之外,要盡可能地認識自己,認識這個宇宙,以和諧的心去容納身內身外事,與之融為一體,盡情感受這幾百億年才有的一次生命之旅。
人既仰望蒼天,又低頭沉思,這是因為我們的身體裡住著兩個人。
一個是受限於人身新陳代謝生命的 “小我” ,上面說的都是小我,另一個是覺知和認識這個世界的 “大我” 。大我是不死的,不受欲望限制的,無私的, “沖而用之,或不盈”。構成人體的分子與地球上乃至星際間的物質的分子沒有區別,從這一點來說:我即是世界,世界即是我。
我們說人是有智慧的,石頭和樹木沒有智慧,那人的智慧和自然比起來誰多呢?沒看見就不存在嗎,自然是人的另一個 “大我” 身體。大我與人身的小我是重合的,卻不是小我能輕易見的,小我必須清心以誠示天,大我方現。
世間的一切都能被我認識和感知,我能感知到 “它” ,“它”便成為我“身體”的一部分。沒感知到的也是,就像我感覺不到自己身體的細胞,但它存在一樣。我感覺到這個世界的絢麗完美,也體會到這一切背後的那個神奇的 “無” ,是多麼幸運啊!我愛自己,自己便是世界,包括你們。我即是世界,如果意識不到這一點,世界也不是我,不屬於我。
點評:每個人能看到的東西,都受三樣東西制約——“當時”、“當地”、“所能見”。人類就是在這樣強大的制約之下,致力於讓“此刻的偏見”盡可能接近“真實”。所謂科學,並不是永不犯錯,而是永遠銘記事實第一,不斷拓展“所能見”的精度和廣度,並不斷用新的事實來修正理論。今人未必比古人更聰明,但卻理應比古人更瞭解這個世界。基於前人累積、信息流動、以及觀測手段進步,今人有條件掌握更多的信息,從而有機會構建出更接近“真實”的模型。舊理論未必被“推翻”,但新理論必定拓展瞭“解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