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22:15:41
也許,對於命運,我們的選擇非常有限。但大多數時候,我們的選擇足以讓我們與命運的關系變得友好而生動起來。我想,這便是“宿命”與“知命”的區別。
其實,相比我這粗淺的感悟和見識,哲學傢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中說得更好——
孔子說他自己:“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論語·憲問》)他盡瞭一切努力,而又歸之於命。命就是命運。孔子則是指天命,即天的命令或天意;換句話說,它被看作一種有目的的力量。但是後來的儒傢,就把命隻當作整個宇宙的一切存在的條件和力量。我們的活動,要取得外在的成功,總是需要這些條件的配合。但是這種配合,整個地看來,卻在我們能控制的范圍之外。所以我們能夠做的,莫過於一心一意地盡力去做我們知道是我們應該做的事,而不計成敗。這樣做,就是“知命”。
對,“所以我們能夠做的,莫過於一心一意地盡力去做我們知道是我們應該做的事,而不計成敗”。
(吱唔.新浪博客: blog.sina.com.cn/vshine)
點評:是。既來之,則安之。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至上善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