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經歷都是一種恩賜

2016-08-09 22:15:21

文/夢裡

最近常跟一個老友聊天。畢業四年,以前的老同學也是“飛鳥各投林”,如今散落在各個城市,有些好久都沒聯系瞭,而他,算是其中聯系頻繁的一個瞭。

想起來,他也是大學時代我的追求者之一,這位老兄大我兩屆,理論上我應該叫他師哥,但我總是直呼大名。認識的時候,我大一,他大三。在我眼裡,他如果生在古代,定是一名標準范兒的“文人騷客”。他迷戀古文化,喜歡詩詞歌賦,醉心於學術研究。大學那幾年,他寫瞭很多詩歌,校刊上也經常能看到他的佳作點滴。他喜歡學習,也很努力,與我這個自進大學以來就沒想著繼續深造的“閑人”不同,他一早就想好瞭繼續讀研的道路。他喜歡學校的氛圍,希望未來能留在一所學校,醉心書香,開心育人。

那時,我們研修的都是文學院的專業,有一門必修課是一樣的,叫中國美學。當時授課的老師非常年輕,高大帥氣。聽課的學生都非常喜歡他。但當時我們學校在美學領域研究並不深入,上瞭幾次課後他似乎找到瞭方向,從此立志報考美學方向的研究生。

整個大一和大二上學期,我們仍然是要好的朋友,他並沒有因為我委婉的拒絕而沮喪,反而動力倍增。在我大二下學期,也是他大四的下半年,他開始全心投入到考研的事業中,大四末,在經過瞭漫長的等待之後,他拿到瞭重慶一所高校的錄取通知書。

大三以後,他的行跡在我的人生裡就隻有斷斷續續的坐標。

研二,機緣巧合,他皈依瞭基督。“被上帝之愛深深感動,不煩其煩地書寫愛經”。

研三,一心想留在校園的他,面臨的現實是研究生很難進入高校,於是繼續考博。

2011年,一番抉擇之後,他選擇瞭大學所在的城市,進入武大讀博。

如今,博士學業即將結束的他將走入社會……

遙想當年,再看今朝,我們都在唏噓。他說,校園是美好的,可一想到馬上就要進入社會大熔爐瞭,似乎心裡還沒有做好準備。美好太短暫瞭,總是逼著人們做出選擇。他談到瞭未來的迷茫,如今在北京、廣州都有他的老同學, 有些已經在城市裡安傢。而他不想離傢太遠,最大的可能是留在武漢。末瞭他不禁戲謔到:讀書這麼久瞭,貌似兜瞭一個大圈子,最後還是回到瞭原點。

於是我隻能安慰道,生活就是這樣的,你永遠不知道未來有什麼在等待著你。看似回歸,多的是閱歷,大學畢業輾轉的那幾年,經歷的種種,想想都是日後不會後悔的吧?

雖然聊天就此為止,卻讓我想起瞭最近看的一部電視劇《微時代》,作為主人公之一的安珀丟掉瞭她的初戀。最終的結局驗證瞭她母親的一句話:藝術傢是不會為一個女人停留的。即便曾經執著,即便不舍分手,安珀最終還是跟他愛的康導結束瞭,看似回到瞭原點。但對於安珀,對愛情,對自己,她卻有瞭更清醒更深入的認識,想必也明白瞭什麼樣的才是適合自己的吧。

有時候,人總是在感慨自己又回到瞭起點:一心想繼續深造,命運卻處處捉弄,終覺浪費;辛苦工作,短時間沒有回報,感慨都是白幹的;想要堅持的信念,最終讓時光從指縫中帶走......這時的我們會生出焦灼無力感,陷入自怨自艾的漩渦,甚至頹廢、自責。幸好時間會治療一切,時光流轉去與來之中,撫平生活的一切褶皺和波瀾。事後的我們總是會感慨,原來這一切都隻是鋪墊。

畢業那年,我曾經在房產公司做過一段時間的實習銷售生,此後就再也沒有從事房產方面的工作,我以為我再也用不上那段經歷。但幾年以後,當我決定為自己選一套房子時,以前工作中學到的那些房產知識幫瞭我的大忙,什麼樣的戶型格局最好,怎樣的設計有益風水,哪一層是黃金樓層,容積率得房率套內面積等等基礎的知識,讓我很快就選到瞭自己滿意的那一套。而這一切,也是我沒有想到的。

想來,人生有幾次是真正的回歸呢,經歷過的一切,不管是好的壞的,總會對我們產生諸多影響,而人生也在這當中,變得豐滿,變得有層次,無從代替。

所有經歷都是有價值的,誰會知道,在未來的某一個時刻,自己會不會感恩於以前所經歷的一切呢?

一切皆是恩賜!

點評:隻有當你體驗瞭你想要的東西,你自己的想法才會冒出來。隻有當你經歷過,你才能知道你想要什麼。從敏感到大度,從纖細到粗線條,從偏執到盡量理性。這是經歷瞭自己修訂,需要不斷地進步,學習和這個世界、和人們更好地相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