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內,向外,向前

2016-08-09 22:14:35

害怕停下忙碌的腳步審視走過的路,缺乏長遠的目標和規劃,也就隻能被動的亦步亦趨接受生活的指點。安靜的享受生活的美好,調節好心態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也不是不可以,隻是不安分的總以為更好的生活不在當下,而在別處。貌似一成不變的生活裡,其實歲月一直在流轉,世界在變化,如果隻是徒然的混跡人世,又何必大費周章不遠千裡到陌生的城市求學工作呢?為什麼不在那個安靜的小鎮,娶妻生子享受人世最樸素的溫暖呢?數不盡的繁華,經不起此番安靜的品味和盤點,再次出發似乎又明白瞭些什麼,為什麼不遠千裡在外求學工作,無非是盡可能見識不同的精彩,踐行著更多可能。如果在傢也能看電視,又何必不遠千裡跑到首都看同樣頻道?如果做著八十歲也能做的事,又要這大好的青春做什麼呢?如此,也就釋然瞭!向內,我們要追尋內心的寧靜和平和;向外,我們要在不斷精進中體味活著的精彩。——閱讀讀書:文昌《向內,向外》

人生路漫漫,選擇在何處轉彎全在內心的抉擇,你既可以循著前人的路,亦步亦趨,從此接受生活的指點,按部就班,也可以追著心空中那顆最亮的星,勇往直前,也許腳下的路會陌生而遙遠,但至少,你看到瞭不曾擁有過的另一片天。拷問自己的內心真的很難很難,因為塵世的喧囂,人事的浮華,總如亂花一般漸欲迷瞭人眼,就像心空中繁星點點,不睜亮一雙慧眼,怎麼看得見最亮的那顆星在沖你一閃一閃。生活的艱難會讓人奔波忙碌,紛至沓來的疲倦讓人且行且喘,你是否還有力氣仰望星空,去努力追尋最耀眼的那點星光;你是否能夠不忘初心,仍會努力堅持最本真的自我?追尋夢想的道路註定不會平坦,踽踽前行中有誰能聽得見仰望者內心的孤獨和熬煎?然而正是這種不可名狀的孤獨才可以讓人在結束一天的繁忙喧囂後,按捺住心情的煩躁,仔細品味濃黑長夜的淒涼,在寧靜平和的氛圍中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人生的選擇其實也很簡單,夜深人靜的時候,放下一切煩擾心緒的事情,捫心自問,傾聽內心深處的聲音,踏向心底感到最踏實的地方,這條路的方向一定不會選錯。其實生活的本來面目遠非那麼猙獰恐怖,隻是摻雜瞭太多前人的嚇阻和渲染,讓人不堪其擾,乃至裹足不前。前人自以為是的好意自然可敬,但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用前人的經歷來編織自己的未來。生活是自己的,自己生活的前景不在於你身在何處,而在於你心向何方:你給生活意境,生活才會給你風景;你風聲鶴唳,生活也隻好四面楚歌。當然,瞭解自己的內心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接受不停的拷問甚至鞭笞,哪怕傷痕累累,苦不堪言。雖然痛能讓人內心覺醒,也能讓人頭腦清醒,但又有幾個人能對自己下得瞭這樣的毒手呢?

瞭解自己的內心或許並不容易,但在外人看來,評點一個人是否真心對一件事情在意卻很簡單:如果他真的想做成一件事情,那麼就算困難重重,他也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做到;但如果他並非真心想要做成一件事情,那麼縱使前方道路一片平坦,他也會給自己設置重重險阻,想盡一切辦法阻止自己向前。如果把這評點的外人置於自己內心的話,人便能“誠於中”,而“形於外”瞭,而這負責監督評判的“外人”又何嘗不是內心真實的自己呢?一個人能否做到“慎獨”,就看是否敢於直面自己,是否敢於讓自己的內心接受評判。人隻有在“慎獨”的情形下才不會活得糾結焦慮,因為“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在面對真實的自己的時候,無需逃避,無需掩飾,如能對自己做到這份坦誠,自然不會在內心激起沖突,引發矛盾,自然就不會因糾結掙紮而焦慮萬分瞭。

慎獨可謂人生最高境界的修行,而這場修行或許會伴隨人的一生。也隻有在追求“慎獨”的修行中,我們才能不斷深挖自己的內心,坦誠地面對自己,不自欺,不逃避,最終與自己達成和解,獲得永久的內心寧靜和平和,而這,也是讓我們實現內心強大的信心之源。

當然,人生之路,是需要一步步走出來的。瞭解自己的內心,充其量隻能明確未來生活的方向,獲取鼓舞自己的力量,終究還不能化為腳下的足跡,記錄自己人生的裡程。人生不是心比天高的臆想,也不是閉門造車的妄想,隻有切實的行動,不懈的堅持,才能鑄就人生的輝煌。行動會讓人獲取力量,行動會讓人增長才幹,行動會讓人腳踏實地、自信滿滿。隻有動起來,走出去,才能看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才能體會到你的人生究竟會有多絢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