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需要自身來實現

2016-08-09 22:15:53

文/關中人

有一篇博文叫詛咒黑暗不如點亮蠟燭,說到國人一邊詛咒體制的黑暗,一邊又身體力行地做著維持這種不公平體制的推手,因為大傢都知道:不按“潛規則”做事就會被推到圈外或淘汰。

我將國際間的各種制度、主義、人權、宗教等等比作這個花花世界。白糖自然好,但沒有黃連它的甜味是要打折扣的,反之黃連離開白糖也要打折扣,但這兩種東西人們都需要,也離不開它們。二者的關系是相互強壯對方,彰顯自己存在的必要。所以我認為國際間拿主義、制度、人權、教派這些東西說事的人都是虛偽和徒勞的,那些攻擊別人的需要和理由都是言不由衷的,用民間的俗話來說就是滿嘴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說徒勞是誰也說服不瞭誰,兩敗俱傷沒有結果,發動戰爭例外。

閱讀.思文群是個思想碰撞的地方,常看到群裡有為一件事或一句話理解不同,各自陳述理由較量半天,最後不瞭瞭之。作為旁觀者我通常覺得一旦引起爭執大多時候就偏離瞭它自身的含義,而辯論的雙方各執一端無限延伸,大多數情況下將正反兩方的觀點綜合起來就能全面闡述所爭論的內容,旁觀者清這句話是有道理的。

可也有例外的時候,那就是旁觀者未必請,當事者清。不然文藝工作者為啥要深入到基層和農村群眾當中去,深入到作品提到的生活當中去。做個旁觀者在室內不用風吹日曬就能寫出好作品,有嗎?有,夢幻小說可以這樣寫,但離不開現實生活作基礎。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不能這樣寫。

所以說凡事沒有絕對。立場不同,角度不同,觀察者的差異會使觀察對象在同一時間產生不同的現象,賦予不同意義,人類個體的差異也導致瞭價值觀的多元化。孰對孰錯除瞭當事者,誰能說得清。

按照自己的意願脅迫別人是自私的,對被改變的人來說是不公平的。改變實現瞭自身意願與價值,但對被改變著來說就喪失者自己所擁有的這一切。我們每個人都是改變者,也是被改變者。偉人曾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但不得不承認在改變這些的同時,他也被這些改變。

快要睡醒的時候,潛意識告訴我:要得自己身受其益,先改變自己所在的環境。這是近幾天一直在潛意識內尋找的答案。因為看多瞭人與人之間的爭吵,利益之間的博弈,無論是在網上、書裡還是生活中,牛人的觀點,歷史和現實社會裡的典型事件,時刻摧殘著我那顆敏感的心,讓我疑惑、思考,生命和世界的本質是什麼,我該如何去做?答案是每個人隻能做好自己,控制別人是與有違天意的。

看看今天國內的空氣污染,難道不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我們一邊喊著霧靄吞噬生命,交通賭賽,一邊又都不放棄汽車,不放棄屬於自己的那怕那麼一點點小小的優越感。有人會說我可以放棄,但別人不放棄,我會失去的更多。再說比汽車尾氣污染更嚴重的是化工、水泥、造紙、煉油廠等城市基礎產業,老百姓自覺行動改善生活環境這些行動,和工業企業排放的垃圾與污染比起來,僅算九牛一毛。所以不得不又回到前面的話題:一邊詛咒體制的黑暗,一邊又身體力行地做著維護這種維護這種不公平體制的推手。

同環境污染和交通惡化這些情況一樣,教育、醫療、交通、金融、治安、化工…哪一樣不是被老百姓一邊詛咒著不公平,一邊又被傳承下來的治理經驗、手段、行業潛規則和政治利益、集團利益這些關系捆綁左右著,充當著維持這種現狀牢固的鋼纜。在幼兒園和小學,如果別的傢長給老師送禮,就你自己不送禮,自傢的孩子肯定在班裡不受待見,為改善這種狀況,隻能違心送價錢更多的禮物給老師。

人類自詡為世上最聰明的動物,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從造訪月球到此時的量子力學探索,這些都是其他動物所做不到的。但一群蒼蠅般大小的原始的土蜂可以在山裡追趕人跑幾十裡,狼知道隻靠自己一隻狼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有群狼圍村之說。人在一些方面反不如野蜂和狼這樣的低等動物有勇氣和獻身精神,女友被奸自己嚇得在一旁觀看,土地被搶走不能以命相爭,諸如此類總有一部分人活得很悲催。被稱為動物界最聰明的人類,卻做瞭不少飲鴆止渴的事。我們都知道靠政府不出面僅靠自己一人是做不來的,然而政府由少數有特殊地位和權力的人把持著,有些事屬於能力所限,有些是為維持掌權者自身利益有意為之,總之在沒有受到相當觸動不會主動改變當前那些不平等的規章制度。最愚蠢的事是自欺,最難堪的是向惡勢力妥協,但有幾人能做到不自欺不妥協。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