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22:18:10
梁巨川和王靜安都以沉湖的方式結束瞭自己短暫而又漫長的一生。二人在是以生待信仰,還是以死衛信仰的問題上高度一致,不知道是二人的幸運還是世人的悲哀。其實,二人看似殉清,實則殉道。魯迅所不寬恕的,梁濟和王國維二人是以身而試,莊子蘇子和何震則感於至親,無論從哪個緯度,寬恕和不寬恕的意義就變得不那麼重要瞭。因為,生死事小,信仰事大。細思之下,我竟然也是無言以對,卻又想鼓盆而歌。我們都希望進入神的天堂,但在此刻,我們就與他同在天堂。與他同在的意義是:如他一般地慈愛,如他一般地助人,如他一般地給予,如他一般地服務,如他一般地拯救,24小時都與他同在,在苦難的化身中接觸他。神不是莊蘇,也不是梁王,是我們心中的信仰。
記起一段經文,就讓它作結吧。“眾生擾擾,其苦無量,吾當為他。為早作潤,為溫作筏。饑食喝漿,寒衣熱涼。為病作醫,為冥作光。若在濁世顛倒之時,吾當於中作佛,度眾生矣。”(《佈施度無極經》)
點評:生死呼吸之間,其後是自己建構起來的思想大背景。生,再艱難也能活著,希望還在;死,再明媚也己無痕,因為視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