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不驚人死不休(129)翻越那些記憶的山丘

2016-08-09 22:19:13


壞老婆什麼樣?——總逼你證明還愛她,就是壞老婆。智慧:
    鄰居中我記得還有一個趙樹理傢,好多外文書,長大之後,看他的小說文章,絲毫不提外國,厲害。八十年代我發表小說,我父親從雜志上看到瞭,批評我在小說裡提到巴爾紮克,傑克·倫敦。知道而不顯出,是一種修養。——阿城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傢;欲齊其傢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禮記.大學》我看到一些方法,我不會先去想,會不會有用?如果沒用怎麼辦?我試,而且至少堅持一段時間。有新的,我會放棄舊的,我不可惜我在上面花的錢和時間,因為,新的可能會更好更適合。我抵擋住惡意,也感謝善意,但無論哪種,都不能阻礙我的腳步。有些事情,早做,早受益,如果早發現有問題,也可以及早改進。不做,天上不會掉餡餅。人看到越多成果,就越受激勵,從而容易進入正向循環,反之,就會越多拖延、越少成果。我因為思考力而激發各種創意,因為行動力而使創意變成現實,因此每天都充實、快樂。——蕭秋水人的立場的來源,通常有兩類:一類來源是固定的,比方說,由你的天性或利益決定,你有房子,你就會反對收房產稅;另一種來源是隨機的,比方說,你喜歡某個人,那你某方面觀點都會深受他的影響。所以呀,我們以為自己已經抱定的立場、觀點和答案,仔細一推敲,他的正確性其實都可疑得很。所以我有一個習慣,就是不讓我的觀點多過我的問題,對世界抱有疑惑比對世界握有答案讓我對自己更放心。文學和科學相比,的確沒什麼用處,但文學最大的用處,也許就是它沒有用處。教育也如此,所謂的分數、學歷、甚至知識都不是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莫言每當聖路易斯天氣晴朗的時候,我都會盡量這麼做。在我爬出車門後,不急著打開鉸鏈嘎吱作響的柵欄門,也不急著踏上木質地板點亮傢中的動作感應燈,我會停下腳步,望向天空。我對閃耀在東方的木星點頭,向我所熟悉的北半球的獵戶座致意。如果當晚有月亮,我會瞇著眼看它一會兒,然後再睜大雙眼,希望能有更多的星光滲透過這座城市的光霧,再由這個站在黑暗中的我收入眼底。——Aeon:黑夜的終結在15分鐘內寫一份清單,列出你在生活中學到的任何東西。我們不是天生就會走路、說話、閱讀、騎車、算數……作為一位青年人或成年人,你已經發展瞭大量復雜的技能——比如演奏一樣樂器,或使用某一種特地的技術,等。挑選一件你覺得自己做不好的事情,然後去嘗試。唱歌、畫畫、寫作,不管它是什麼,尋找一份初學者指南然後就去做。停止將目光放在你的成就上,為你的努力去贊賞和獎勵你自己。不要回避挑戰——跨出一小步走出你的舒適區。閱讀長篇小說就像是一次深度旅行,而短篇小說更像一扇窗戶,雖然這裡視野有限,但很可能讓人過目難忘甚至深有感觸。一本短篇小說集就像作者為讀者打開的幾扇或幾十扇的窗戶,如果窗子裡的風景變化多端,讀者自然會看得更加興致盎然。——比目魚成熟的標志之一就是要懂得調侃。不僅調侃世界,也自我調侃。我敬重這樣的態度。不要固執,不要凡事刨根問底,不要得理不讓人,不要企圖改變他人,不要以自己認定的道德標準去要求他人,學會理解最奇怪的事情,學會欣賞與自己距離最遠的藝術風格,一句話,學會隨便,隨便才能寬容。——勺子在任何專制體制下,都必然盛行嚴酷的道德法庭,其職責便是以道德的名義把人性當做罪惡來審判。事實上,用這樣的尺度衡量,每個人都是有罪的,至少都是潛在的罪人。可是,也許正因為如此,道德審判反而更能夠激起瘋狂的熱情。——周國平
觀點:
    商業,是人類目前開發出來的最佳遊戲。它成全應該成全的人,也燭照不堪燭照的人。前兩天發瞭條誇OPPO的微博,結果好幾個網友罵我傻逼,說我收瞭OPPO多少錢?我回復他說收瞭100萬,如果你給我100萬以後我也天天誇你。沒想到真的有效果,馬上他就閉嘴瞭,以後遇到類似的質疑一律回答收瞭100萬好瞭,省的解釋。發現有些人容易人雲亦雲,以為凡是誇的都是收錢瞭的,人要有自己的判斷。——@科技全球匯很多人反P-X項目,其實不是真的熱愛環保而反P-X,因為如果他們真的是這個動機,那就應該主動停止使用一切塑料制品,從而減少對P-X生產的需求。他們想要的隻是P-X項目不建在他們居住的地方,而是建在別人那裡,把污染推給別人,把享受留給自己,也是典型的“損人利己”。——李俊慧2014年7月9-10日,在中美關系的“降溫期”,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京舉行。在過去半年,甚至更長久的一段時期裡,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多次國際發聲,都不是很“和諧”。主要的“交鋒點”在“釣魚島爭端”、“南海問題”上。美國為什麼遠渡重洋,將自詡的“世界警察”之手伸向遙遠的中國海域?“這一切都源自於美國提出的‘戰略重心重返亞洲’,這意味著它將從國際政治到經濟等多方面,掣肘中國的崛起。”——朗咸平在面對中國的崛起上,美國政府充滿瞭異樣的態度:一方面認為中國未來的發展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並有可能因此而更加混亂。另一方面,美國還要加強與中國周邊國傢,如日本、韓國、澳大利益等民主國傢建立盟友關系,用來應對中國在東亞地區的崛起。這兩種復雜的視野,造成瞭美國對於中國政策的矛盾,既要尊重中國的人權,也決心在這個問題上繼續挑戰中國。盡管中國的發展勢頭越來越猛,但美國絕不會支持中國的主張,並適時加以遏制。——賴斯《最高榮耀》男子上海地鐵拒安檢揚言炸火車站被拘。被請到警務室後,警方發現男子包裡隻有書和手機。以下是雙方對話:男:我要炸火車站! 民警:為什麼?給個理由! 男:今天不炸,以後也會炸! 民警:炸哪個火車站? 男:北京火車站。民警:這裡是上海! 男:那你把我抓進來幹嘛?——@叫獸易小星:生命中太多過客,若能遇到這樣的人,就抓瞭吧!@李佳佳Audrey:還是個媒體新丁的時候,我曾經相當喜歡芮成鋼。很簡單:長得帥,英文好,專訪牛。人當然會成熟,我很快不再仰視,開始以一個同行的視角觀察這位國際視野的男生。前兩天采訪傅真,她說:我覺得環境是環境,個人是個人。惡在那兒,但是你不要成為惡的一部分。http://t.cn/RPvBmv6中國社會的法則,已經從絕對的權力遊戲變成瞭權力與經濟兩套法則並存。有人通過權力獲益,有人則通過自由市場獲取成功,權力試圖進一步擴大影響,但經濟法則也在努力贏取生存空間。是與非,勝與敗,兩套法則都在起著作用。過於依賴權力法則的人,經濟法則會否定你。過於依賴經濟法則的人,也承受著權力的重力輾壓。為今之計,智慧生存已經成為主流。你必須要對權力的規律有著深刻的洞察,與此同時還要能夠在自由市場上如魚得水。——霧滿攔江:芮成鋼怎麼瞭?記得英國人類學學會的某一任主席曾問榮格,為什麼像中國人那樣非常智慧的民族卻從來沒有創造出科學來?榮格回答說,這一定是一種錯覺,因為中國人確實有一門以《易經》為標準教科書的科學,但是,這門科學的原則就像中國許多的其他學問一樣,與因果關系的科學原則迥然不同。榮格認為,《易經》是建立在另一種原則上——因為我們不太熟悉,所以至今尚未正式命名——榮格且稱之為“同步原則”。人們在恐懼什麼?拿死亡來打個比方——比死亡更值得恐懼的,是不知何時降臨的死亡,以及不知原因的死亡。前者意味著“不確定”,後者意味著“無意義”。“不確定”和“無意義”,恐懼無非如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