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22:20:02
1、父母在,不遠遊。
下半句是 “遊必有方”
意思是要是出遊,必須要告知去處。
2、“言必信,行必果”。 出自《論語·子路第十三》。後面還有一句:“硜硜然小人哉”。
意思就是:固執的庸士就是這樣子。庸者,庸言庸行之庸,作平常義。
“硜(keng)硜然”形容淺薄而固執。因此孟子同學直接就說: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惟義所在”——隻要合乎道義。
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出自《莊子.養生主》一直被許多人用於鼓舞學習者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在這之後還有一句“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意思大概就是說,你拿有限的生命去學什麼沒完沒瞭的知識,你真是傻呀!
4、“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現在人們普遍理解作為兒女,要為傢族續香火,不然就是不孝,完全錯瞭。
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上》,原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是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意思是不孝的事情有很多(有三種之說,但孟子說過有五不孝),以不守後代之責為大。
舜沒有告知父母就結婚瞭,這就是無後,但君子以為,和告知瞭差不多(因為一舜出傢在外,二是堯要把女兒嫁給他,古有以帝王為父母一說,三舜的父親對他很暴力,即使這樣他還是很孝順。所以君子們都認為一樣)。和生孩子續香火沒一毛錢關系。
5、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話,其實也是有來歷的:明末的破山禪師,於戰亂年間,在夔東十三傢之一的李立陽營中度日。因李立陽嗜殺成性,為瞭救度一方生靈,禪師要求他戒除不必要的殺業。李立陽見禪師嚴持戒律,不食酒肉,就對他說:“你隻要吃肉,我就不殺人瞭。”禪師馬上與李立陽訂約,不惜大開酒肉之戒,使許多人得以活下來,一時傳為美談。
6、《口技》遙聞深巷犬吠聲,便有婦人驚覺欠伸,搖其夫語猥褻事。夫囈語,初不甚應,婦搖之不止,則二人語漸間雜,床又從中戛戛。既而兒醒,大啼。
以上紅色部分,據說涉及“男歡女愛”的描寫,不合適中學生閱讀,故教科書中刪除之。
7、《周易·乾卦》:群龍無首,吉。
其中有一種解釋是:見群龍無首,吉! 意思是在這群龍裡沒有首領,沒有說誰是老大,老二。不說誰大誰小。大傢都是平等的。表示是一種和平,和諧的狀態,這樣就很好。類似於老子的無為而治。
8、「人是生而自由的」
下一句是:「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再下一句是:「自以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隸。」
9、你辦事,我放心----------------------有事找江青同志商量。
維基百科有仔細的解釋。
10、三思而後行,其實原文是:“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孔子的意思是想兩遍就趕緊去做,想來想去的還不行動你墨跡你妹啊!
11、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是白居易老的時候,一個老朋友問他:你還記得某某某(白居易年輕時候某個相好),白居易說,老來多健忘,老朋友很驚詫,也很失望,但白居易又說道,唯不忘相思。
12、閉門造車,出門合轍
朱熹在《中庸或問》中說:“古語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意為:雖然是關起門來在傢裡制造的車子,拿出門去行路的時候,卻能和車轍完全適合,這是因為有一定的規格、尺寸做標準的緣故。所以叫做‘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而今天隻取“閉門造車”,卻是在譏諷“出門不能合轍”的脫離實際,用法截然不同。
13、百善孝為先,原心不原跡,原跡貧傢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少完人。
孝敬父母說的是心,不說行。若隻是看行動上給予的物質滿足,貧窮的傢中就沒有孝子。愛美之心人皆有,好色不亂乃英豪。男人都喜歡美女,女人都喜歡美男,但隻要不做淫亂之事就不算惡。淫是論行不論心。
14、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指放棄曾經的執著(情感心執),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類似的有“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中的“仁”。這裡的“仁”同樣不是指仁慈,而是指一視同仁,平等的對待。“以萬物為芻狗”也可以說成是以萬物為璞玉。這種通過互相對立的兩個屬性之一來表達統一整體的表示方法是古人常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