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心理學的人是怎麼養孩子的?

2016-08-09 22:22:34

與獎懲結合。一般來說,物質刺激結合精神說服,會起到比較好的效果。如果一個孩子在做一件事的過程中得到獎勵,他也會慢慢自己說服自己,這樣做是對的。當然,獎勵不能太多,懲罰也不能太重,這會讓他們覺得,他們之所以這麼做是為瞭獎勵/逃避懲罰,而不是為瞭遵守規矩、“做個好人”。所以獎勵要適當,懲罰也要適當。

重視交流。很多父母懲罰或禁止某些行為之後,默認孩子已經明白瞭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不理解。這時候你就要主動去問:你知道媽媽/爸爸為什麼這麼做嗎?做父母的一定要多聽小孩子說,多聽他們怎麼想,必要的時候跟他們商量一起來確定什麼是“道理”、怎樣做才是對的。需要明白的是,孩子有孩子要做的事,大人也有大人要做的事,必要的時候,做父母的是需要給孩子做讓步。孩子越大,越要重視交流和溝通。你是在講道理,不是在獨裁(雖然早期看起來是這樣)。

(資料來源:知乎,重要觀點來源:知乎網友謝一瑤、程毅南、李松蔚、蔡中元、沈勇、周涵、蘇亮亮、曹夢迪、曹舟力、於嬡、九能學長)

點評:這正是知識儲備的重要,人世沒有憑空的愛,更不能讓愛因為無知而變成瞭傷害。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