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焦慮從何而來?

2017-04-27 14:00:15

文/立夏

1

焦慮和煩躁不同。焦慮是人類在與環境作鬥爭及生存適應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基本情緒,煩躁是心中煩悶不安、急躁易怒的意思。

我覺得焦慮是長期的,煩躁是短暫的。焦慮的外延更廣,包含著煩躁的表現。它可能沒有煩躁的反應強烈,但是對人的影響更大。

我自己的感受,焦慮更像是一種內耗,人在表面上看起來很正常,有說有笑會生活,但是一旦安靜下來,或者神經搭上那根筋,就開始沒頭沒尾的思慮。對比起來解決煩躁容易的多,引起煩躁的事情處理完,基本上心情就舒展瞭。

這個結論來自於我這幾天的感受。睡眠不足造成身體不適,進而引起心情不好,易怒,不過情況很快得到緩解,睡眠充足情緒就恢復正常。

但是和朋友聊起焦慮的話題,發現焦慮就沒那麼容易緩解瞭。朋友說她覺得焦慮大部分是我們太在意別人的預期,總想讓別人滿意,然後就不停的覺得自己做的不好,就開始產生焦慮。

我覺得這隻是一部分原因,小時候確實是這樣,長大瞭反而覺得是自己給自己壓力,自己永遠追不上別人的步伐,生活永遠達不到期待的高度,自己的能力常無法解決現實的問題,焦慮始終形影不離。

我很小很小的時候,經常做夢看到一座高山,仰望它隻感到壓抑,或者面前擺著一堆東西或食物,限令我必須收拾幹凈或吃完,我看著模糊的前方,隻能感到無助和壓抑。後來讀書,經常做夢四處躲避追殺,畢業後經常做夢要蹲班坐級,每次都是在通通的心跳聲中醒來。

很多很多年以後,我才知道這是焦慮在身體中產生的反應。許多幼時無法理解的事情和情緒,都在年輪中漸漸明晰,我記不得當初的事情,隻留下當時的情緒。才發覺所有的情緒都在性格中留下瞭陰影,而所有的陰影都找得到當初的元兇。

2

人為什麼會焦慮?可能因為傢庭經濟不好,因為成績停止不前,因為目標一直達不到,因為現狀很難改變,因為不得已去做一些事,因為逃避不瞭自己掌控不瞭的情鏡……
人對於焦慮有多少認識?我們經常會感到苦惱,煩悶,悲觀,易怒,心生抱怨,但是很少仔細的去感受和分析每一種情緒,更加不會把情緒分類歸類,找尋根源。焦慮因為經常和煩惱混為一談,所以不容易感知。

知道瞭焦慮產生的原因,明白瞭這種情緒,對於沒有達到抑鬱程度的焦慮,該怎麼克服?

我覺得首先就是面對。直面讓你感到難受的事情,先冷靜的分析原因,再對癥下藥找到解決的途徑。不是有句話說嗎,困難是彈簧你弱它就強,對於焦慮也是這樣,集中精力面對本身就是忽略情緒的一個很好的方法。

直面就是跳脫出自身的局限全面勘察情緒的來源,分辨每一種感受的細微差別,認識真正的焦慮,不將它和其他的情緒混為一談。也就是在分析的過程中,能夠看到自己的自欺欺人、自以為是、自私自大、沒事找事……

其次就是給自己空間時間。能夠引起焦慮,必然說明某件事情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甚至已經爆發。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破解三尺寒冰,肯定不是一日之功。

可以給自己定一個長期計劃,但是不要過分在意完成的結果,提醒自己也要放過自己。改變的過程會發現最讓人感到興奮的並不是某一件事情的解決某一個目標的實現,而是在行動的過程中發現另一番天地。當你邁出步伐去尋求改變的時候,其實已經走上一條更廣闊的大道。

最後就是總結反思。焦慮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在認識情緒解決困境的過程中,我們不應該隻學會一個方法,而是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撫慰體系。

3

這就是我對於焦慮的體會和感受。其實這個過程很長很難,因為情緒本身是不容易被察覺的東西,它根源於內心來自於行為,本來就和自身混為一體。

太多的時候,情緒湧上心頭,根本沒時間去想這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隻能在漲潮消退的時候,安靜下來問問自己,我為什麼會血脈僨張口不擇言,這到底是一時的情緒,還是長久的反復。隻能在一次一次的追問中,一點點進步。

我會想這個問題,不僅僅因為自身有這個困擾,還發現身邊人有這種抱怨。他們的生活中有太多的唉聲嘆氣、得過且過,但是我發現很多人一邊抱怨著生活一邊享受著這種“折磨”,好像沒有人在意剛剛說過的煩惱,隻有我記得他們的情緒和語氣。

再後來,我發現他們過得沒有說的那麼不好,不僅和抱怨共生,還生活得很好。我很困惑,到底是我對自己要求的太高,還是他們思考的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