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出正確的人生選擇?

2017-05-06 11:00:23

接受瞭,就意味著你不會再試圖為這個問題而糾結。

你接受瞭你的男朋友是不受你控制的,所以你的內心才能平靜下來,你會盡可能的做好自己,而不會再完全奉獻的去討好,試圖令他永遠愛你;

你接受人生無所謂對錯,你才不會再糾結這一點,你不再關註對錯,而是做出你自己的選擇,承擔自己的責任;

你接受現在的自己並不是那麼的優秀,所以你就不再焦慮瞭,你也不再逼迫自己,而是安於當下;

接受就意味著平靜。

你不會因為墻是白色的而焦慮,你不會因為床長一米八而失望,你不會因為地鐵站對面有一傢大公司而抑鬱。

就是這種接受的平靜。

一切都本然如是,又有什麼好煩惱和焦慮的呢?

Part.Six

有一句從我們上小學的時候起就一直流行的名言:失敗是成功之母

這句話太過的流行,以至於我們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一句雞湯,而忽略瞭這個偉大的真理。

我做咨詢以來,發現也許是由於我們國傢深層文化結構的原因,而導致非常非常多的人非常『害怕失敗』,同時,嚴重『缺乏從失敗中吸取經驗的能力』。

因為我們整個的大環境太過的唯成功論,而且對失敗者有一種過度的嘲諷與鄙夷,所以這就導致瞭兩個群體性的現象:

1.很多人做事情都會小心翼翼的繞開那些可能導致他失敗的因素。

2.多數人普遍承受失敗的能力較差,做事情失敗一兩次就容易放棄。

經濟學中有這樣一條基本原理:收益與風險成正比。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我們一味的避開那些可能失敗的風險,同時我們也避開瞭可能成功的機遇。

關於成功還有一條已經被說爛瞭的秘訣:堅持。

所以失敗一兩次就放棄,這本身就已經讓你極大幾率的遠離瞭成功。

我們再說人是如何成長起來的。

人的成長離不開兩點:「主動學習」與「復盤反思」。

而往往主動學習所獲得的都是停留在理性認識層面的經驗,而復盤反思才是令你獲得深刻的、內化的、徹底吸收的經驗。

所以“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一點兒都不雞湯,重點是在於我們需要具備從失敗中復盤與反思的『習慣』與『能力』。

而一旦我們能夠從我們所體驗的事情通過反思吸取經驗,那麼我們根本不用有絲毫的畏懼,因為失敗本身就是一種成長的途徑。

這一部分用來談失敗與成功,主要是為瞭「正三觀」。

我們對於成功往往都有著過度的渴望,對失敗有著過度的畏懼,這也是導致我們總想做出一個“正確”的選擇的原因——

因為“錯誤”往往意味著失敗,意味著受懲罰,意味著受到別人的鄙夷等等。

所以學會用一種平常心來看待成功與失敗,也能夠幫助你不再糾結於錯誤還是正確。

Part.Seven

在最後總結而言,我們有三個建議可以給到你。

1. 放棄你的那些「理所當然」、「先入為主」的看法。以一個更加開放式、多元化的心態來看待世界。

一個人有多少理所當然的看法存在,就意味著這個人有多少的偏執。

不用“應該”“就要是這樣”去束縛別人,同樣也不用這些信念與看法束縛你自己。

2. 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與選擇。

人生不是要麼努力奮鬥做房奴孩奴,要麼在小城市沒理想的平淡過活這麼簡單的二選一。

而且很多時候,你的未來會怎樣,這也並非取決於你自身的打算,而隻在於你的能力與機遇的結合。

你可以前半生努力奮鬥,後半生平淡享受;

你可以努力奮鬥,都不買房,不生子,一樣瀟灑;

你還可以和喜歡的人在小城市努力奮鬥;

總而言之,你的選擇有很多,不要給自己規劃瞭一條理所當然的路線就認為自己無法跳出瞭。

3.不要替未來的自己做決定。

有很多人大學還沒有畢業,就開始思考自己以後要和什麼樣的人結婚,在哪個城市買房,選擇何種生活方式,要平淡還是充滿激情。

這些想法其實都是有些無厘頭的。

因為現在的你隻能代表現在的你,你不清楚未來你會遇到什麼,不清楚兩三年後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在你還沒到結婚的年齡的時候想太多關於自己婚姻的問題不過是徒增煩惱,也許你明年就遇到一個令你非常心動的人你們馬上就結婚瞭,也許你遲遲八九年都遇不到合適的。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