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1 23:16:22
齊頭並進法有多種做法,取決於需要用多少時間賺錢。一個極端是白天上班,靠一份工作時間固定的工作賺錢,而在閑暇時光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另一個極端是先拼命賺錢,直到不再為錢發愁。
齊頭並進法用的人比較少,因為需要事先做好周全的打算,而且這種方法更危險。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生活的要求也越高,所以為瞭賺到足夠的錢,可能需要比預期更長的時間工作。更糟的是,人可能會被工作內容改變。如果做無聊的事情太久,腦子可能就銹掉瞭。錢給的越多的工作越危險,因為需要付出全部的精力。
齊頭並進法的好處是可以讓人擺脫障礙。職業發展不都是一片坦徒,不同工作之間的差距變化很大。從結構設計工作轉行到產品設計工作還有可能,要轉向音樂方面就不太可能瞭。有兩份工作的人多一分選擇,盡管其中一份隻為賺錢。
到底該選哪條路走呢?這取決於你是否明確想做什麼,是否擅長分清主次,能承擔多大的風險,以及是否有人願意為你喜歡做的事情付錢。如果知道自己想幹什麼,也知道有人願意為此付錢,那麼就選擇成長漸進法。如果還不瞭解自己想幹什麼,或者不喜歡非黑即白的二元邏輯,那麼可以選擇齊頭並進法,隻要你能承擔由此帶來的風險。
不要太早下決定。很小就知道自己未來做什麼的孩子似乎讓人印象深刻,就像他們比其他孩子更善於做數學題目一樣。可惜,他們得到的答案往往是錯誤的。
我有一位非常成功的醫生朋友,她不停地抱怨自己的工作。當有人向她咨詢申請醫學院事宜的時候,她很想握著他們的手說“不要去”(但是她從沒這麼做過)。她怎麼會這樣呢?她在高中的時候就想成為醫生,而且她雄心勃勃信誓旦旦,克服瞭所有的困難,令人遺憾的是,她甚至克服瞭對這份工作的厭煩。
結果,她現在的生活實際上是一名高中生為她做出的選擇。
年輕的時候,我們相信有足夠的信息事先做出選擇,工作卻是個例外。試圖做出選擇時,手上隻有少得可憐的信息。即使上瞭大學,我們也很少知道工作到底是個什麼樣子。最好的情況也就是做過幾次實習生,但不是所有的工作都提供實習機會,而那些提供實習的工作,也不會教你太多東西,就好像做球童不可能學會打棒球一樣。
人生規劃和其它規劃一樣,多嘗試會有更好的結果。所以,除非十分確定,最好還是選擇一份可以應用成長漸進法或齊頭並進法的工作。這也是我選擇計算機行業的部分原因。在這個行當,做教授也行,想賺很多錢也行,也可以向一些相關專業轉行。
盡早從事涵蓋面較廣的工作也是很明智的,這樣就可以很快知道各種工作都是做什麼的。相反,極端的齊頭並進法很危險,因為無法得知自己喜歡什麼。如果一個人做瞭十年的債券交易商,當他攢夠瞭錢決定不再繼續而轉行寫小說時,卻發現自己並不是真得喜歡寫小說,卻已為時已晚。
多數人都會說,這好辦,給我一百萬,我就能弄明白該做什麼。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環境塑造人,離開瞭自己生活的環境,多數人都會不知所措,看看那些中瞭彩票或繼承瞭大筆財產的人就知道瞭。就像每個人都說他們在意財務安全,然而最快樂人不是那些擁有它的人,而是那些喜歡他們在做的事的人。這麼看來,有一份明確的計劃未必是件好事情。
選擇哪條路,是要經歷一番思想鬥爭的。找到喜歡做的工作很難,大多數人都沒能做到這一點。即使能做到,也要等到三、四十歲。但是,隻要有這個願望,就很可能會實現。如果知道自己會喜歡工作,就勝利在望瞭,如果知道自己具體愛做什麼工作,就已經實現瞭這個目標。
文章來源:http://www.paulgraham.com/lov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