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你的生活那麼無趣

2016-08-12 23:04:19

文/古典(新精英創始人)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一種情緒,而情緒,是人類進化出來的一種生存工具。這種情緒能夠穿過百萬年的進化留下來,一定是因為其有莫大的好處。

先來瞭解一下興趣是如何產生的?

看看下面這幅圖,你覺得哪一個多邊形最有趣?哪一個最讓你愉悅?

這是心理學傢Berlyne關於有趣的一個實驗,實驗中出現的多邊形沒有任何的特定意義,由計算機按照不同的復雜程度隨機生成,越往後面,復雜度越高。Berlyne發現大部分人的最有趣選項在第三排中,這一組復雜程度讓人一眼看不懂,從而產生各種聯想——在我看來,左邊像仙鶴,中間的像一個發出閃電的老巫師,右邊的像一個跳麥克傑克遜舞蹈的樹人。但是當選擇最讓你愉悅的一個時候,情況卻有所改變,大部分人選擇瞭第一排,最簡單的這幾個。

其中復制的數據篩選與分析過程跳過,實驗有個清晰的結論:

有趣(Interested)是一種和不確定相關很高的情緒;

愉悅(Comfortable)是一種和確定性相關很高的情緒;

而有趣和愉悅,是兩個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情緒——當一個事情復雜、新奇和不確定的時候,人們就會感到有趣;而當一個事情簡單、穩定和確定的時候,我們就會感覺到愉悅。愉悅的事情,不一定有趣,而有趣的事情,不一定會愉悅。變態辣雞翅有趣而羊肉串愉悅;狐貍精有趣而良傢婦女愉悅;創業有趣而公務員愉悅。

好生活=愉悅+有趣

你有沒有發現世界上有兩種不同的人?——有人總是去新館子、點新菜,嘗試更多口味。而有些人喜歡去老飯店,點上傢常菜,吃的安安穩穩。比如旅遊,有人喜歡探險,去窮山惡水異國他鄉;有人喜歡休閑,向往水清沙幼舒適恬靜。前者有趣,後者愉悅,好的生活則應該是愉悅又有趣。

我們的生活也有這兩部分。

我們滿身疲憊的關上電腦,完成一項有價值的工作、我們在街上遇到熟悉的老同學、我們呆在老傢的老房子裡曬太陽、我們與傢人擠在沙發上看最老版的《西遊記》、我們接近大自然、我們在春節擠上擁擠的火車回傢——這可一點都不有趣——但是這些事情讓我們心跳放慢,血壓降低,內心寧靜。他們溫暖、簡單、安全,帶給我們幸福與愉悅的感覺。

當我們接到一個全新的挑戰性任務、我們在街上遇到一個跳舞的街頭藝人,我們站在一個全新的繁華都市的入口,我們和旅途上遇到個一見如故的陌生人,徹夜長談;我們決定要探險穿過一片森林,這都讓我們心跳加速、手心發汗、同時讓我們也覺得新奇復雜,有趣。

好的生活應該是愉悅又有趣。

動畫片的設計最能說明這個問題,為瞭讓註意力很短的孩子們坐在銀幕前一個多小時,雖然沒有心理學知識,動畫片大師都直覺般使用瞭這個愉悅+有趣的模式:在大部分的動畫中,總有一個復雜、新奇、或神秘或搞怪的二號,同時又有一個直接、溫暖、簡單的主角,如驢子和史萊克,流川楓和櫻木花道,佐助和鳴人,豪豬和小獅子王,所以這些動畫片即愉悅又有趣。

好奇心害死貓,安安穩穩多好,人類為什麼要還有“感興趣”這種奇怪的設定?進化心理學發現,興趣是一種應對成長中“不確定”的情緒——當我們遇到瞭“不確定”,我們會下意識的躲回自己的舒適區尋求“愉悅”。因為所有的成長都來自舒適區之外,這樣一來我們永遠也無法成長。這時候“有趣”的情緒會出現,幫我們度過難關——我們大腦跑出來個小人勾引:“多好玩啊,要不試試看?”於是我們繼續前進,越過那些不確定。興趣鼓勵我們走出安全區,讓我們變得越來越強,而世界變得越來越大。興趣是成長的催化劑。

大人把孩子拋起來玩耍,孩子會先有些恐懼,但是一旦被接住,他就會咯吱咯吱的大笑,笑聲像廣場飛起來的鴿子。幾次以後,孩子隻要一被拋起來,就呵呵的樂,他開始穿越這種不確定性的恐懼,覺得有趣,他的勇氣變得更大,他的信任變強。興趣是這個成長的催化劑。

有趣和愉悅的界限,在於“不確定性”的程度。過度不確定的生活毫無愉悅可言,充滿焦慮;而一旦不確定太少,日子又無趣得很,日復一日能淡出個鳥來。有智慧的人懂得調配出適合自己的“不確定”。有趣如菜裡的鹽,而愉悅如菜本身。如懂得調配得當,管自己、做項目、辦公司,治大國如烹小鮮。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