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隻愛屬於我的你
2016-08-12 23:04:35
命運=心理的強迫性重復強迫性重復無處不在,就好像是,我們隻習慣擁有過的生活,如果現在的生活變得與過去不一樣瞭,我們就得做點什麼事情,把現在弄得和過去一個樣。許多人和她一樣,拒絕反省,拒絕改變自己,隻是夢想著找到一個“正確先生”或“正確小姐”,但結果都是一樣的。在感情中一味付出且對戀人沒有絲毫要求,有時還隱含著這樣的信息:我既然已經做得這麼完美,我是問心無愧瞭,那麼我們的關系中再有什麼問題,都不是我的責任,而是你的責任瞭。在愛情中習慣扮演絕對付出者的人,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究竟在追求什麼。我們選擇和誰在一起,一定有這樣一個意思——我想成為他那樣的人,或者更準確的說法是,我想擁有他身上的某些品質。隻要兩個人用心相處,那麼慢慢會明白,沒有哪個人真的就是乏味的,每個人都很精彩。我們都想做好人,並想用好的方式對待某人。如果一個人越重要,我們就越會用自己所懂得的最好的方式對待他。如果對方不僅給瞭回報,而且還恰恰用的是自己所渴望的方式,我們就會覺得,這個人真愛自己。否則,我們就會失望,就會覺得對方對自己不夠好,並生出想遠離這個人的念頭。錯誤三:出主意。對方一說到“問題”,我們就急著去出主意、提建議,忙著為對方“解決問題”。但實際上,對方多數時候隻是為瞭借“問題”宣泄情緒,根本不需要我們的建議。要想知道事實,就必須去瞭解對方的感受,這是最重要的事實。我們要不斷地表達自己的感受,並去感受到對方的感受,某種程度的鏈接感才會發生,而鏈接感一旦會發生,一個親密關系就會變得牢不可破,而那要命的孤獨感也會消失大半。也許原因是,親密關系是我們最在乎的,而我們越是在乎,就越是怕承擔責任,就越是希望分出個誰對誰錯來。不管關系多麼親近、多麼特殊,當你對另一個人表現出相當強烈的攻擊性時,對方在P一時間產生的一樣是憤怒。童年受過的苦,長大後我們要再重復一遍。但可惜的是,很多人的重復是一種轉移,即建立一種親密關系,然後把自己心中壓抑瞭很久的痛苦,轉移到戀人或配偶身上去。真實的自己是怎麼形成的?或者說,我現在的個性是如何形成的?是在關系中形成,更具體而言,就是童年時在與父母等重要親人相處時形成。你在並且我在。一個人隻有在關系中,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真愛,需要決心、勇氣和真正的責任感。懂得真愛的人,要對對方負責,但同樣需要對自己負責。那些一味在戀愛中扮演“永遠不會錯”的人,其實恰恰是不懂得真愛的人。有太多人對於唾手可得的幸福毫不在乎,而寧願舍棄一切去實現自己一個執著已久的想法。相愛容易相處難。愛,太多的時候,是一個孤獨的遊戲。人類的創傷基本都可以歸為兩類:親近需要沒有滿足的創傷,疏遠需要沒有滿足的創傷。前一種即被拋棄的創傷,後一種即被吞沒的創傷。女人對愛情的理解導致瞭男人的痛苦,而男人想逃離這種痛苦時,就會被女人理解成他們不愛自己,於是會陷入更大的痛苦中。假若你能明白,一切都是有道理的,你自然遭受的一切,尤其是你自由選擇的一切,都是非常有道理的,那麼你會在不完美中發現愛與被愛的證明。我們對愛都是缺乏信心的,或者說,我們在愛面前都會感到自卑。於是,當我們有愛與被愛的感受時,會半信半疑,這是就渴望別人給一個確認。我們之所以期待被人給愛一個證明,是因為,我們將自己視為虛弱的,而將別人視為強大的。或者說,當我們這樣做時,我們都將自己當成瞭孩子,而將對方當成瞭父母。愛情中最好的境界,是合一,而最低的境界,是貌似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