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不驚人死不休(121)人生需要揭穿
2016-08-12 23:08:40
智慧: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並不是因為我們把世界想象得太美好,所以才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去原諒,去體悟;恰恰是因為我們能看見世界上的種種無奈、種種黑暗,才會去試著體諒,試著關懷。馬哈維亞創造一種叫做也許的邏輯。就是無論你說什麼,他都會說:也許你是對的。如果有人來說:我相信上帝。他就會說:也許上帝存在。你說你不信上帝,他也會說:也許上帝真的不存在……——馬哈維亞的邏輯有些事,雖然匪夷所思,但是,它發生瞭,它有它的道理,那個道理,在自己的角度不成立,但在他人的角度,肯定成立,每個人做事情,都有動機,瞭解其中的復雜關系和驅動,固然讓人心寒,但是,再無奈,也還是要應對。 ——蕭秋水《中國時報》報頭下方刊登過一篇訃告,此篇是罕見為自己撰寫的訃文,告知親友自己已經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步,火化後樹葬在文山區富德公墓的杉謙園——“從此夜晚星星月亮相伴,清晨隨蟲鳥起舞;興之所至,乘清風駕白雲,繼續遨遊寰宇。”“不驚動傢人朋友,如輕煙遁世,知我者,昔日旅行的朋友,若你們想念我,請來此敘舊。”你作為樹的形象伴我左右,終其一生,我也必然以愛的贊美來回報你的光芒。生命都很不一樣,但終究那是造物主的旨意。櫻花被選擇春天出場,飽受我們的贊揚;喬木順意的盛放在夏天,帶來的是種清涼;銀杏要在秋季褪去靚裝,那也算是種視覺的時尚;而佇立風中的白樺,隻是想告訴我,活著就該要堅強。生命都該得到贊揚,包括樹的形象。也許你用力都沒感受到它們的好,但每棵樹都該是四季的註腳。——逗號我尤為喜歡那一類擁有獨立人格的人,懂得照顧自己,在事情處理妥帖後能盡情享受生活。他們不常傾訴,因自己的苦難自己有能力消釋。他們很少表現出攻擊性,因內心強大而生出一種體恤式的溫柔。他們不被廉價的言論和情感煽動,堅持自己的判斷不後悔。我喜歡這些人,也因為他們並不在乎別人是否喜歡他們。——是俊如何看得透卻看不開,那境界自然還差瞭一層,是做不到揮放自如的。看不明白的事情有很多,很多人都喜歡做事後諸葛亮,事後分析起來頭頭是道。但當身在局中時,卻是說什麼的都有,幾乎沒有人能夠看清楚未來的方向。未來是做出來的,不是想出來的。而歷史往往隻會記住那些最後成功的人,因為他們運氣比較好,從迷霧中趟出瞭一條路。而更多的失敗者因為選錯瞭道,倒在瞭路邊,被人們逐漸遺忘。——道哥仔細想想,學一門專業而以後又沒有靠它討生活,其實挺浪漫的,就好像談瞭一場漫長的戀愛,最後卻未能修成正果。愛也好恨也罷,多年以後偶然接觸到當年的專業,說著『以前也是學過這個的,現在倒是忘得一幹二凈瞭』,有點惘然,卻無眷戀,簡直像辜負瞭一整場青春一樣動人。——馬殿坤你虧待自己的一切,都會慢慢積在臉上,長成一股戾氣。優雅和樂觀,不是苦水泡出來的,苦寒梅花香的故事固然也有,隻是極少數。大多數凡人我輩,還是因為“得到過”,所以“釋然瞭”。盡量對自己好一點。生命中有太多虧欠和遺憾,又如何心態平和的優雅老去?——蘇芩
觀點:
臺灣。太陽花。短暫一瞥。暫且擱置其他討論,僅僅對於行動本身的觀察,比想象中平和有序,沒有喧囂吵鬧,學生席地看書的很多,有人維持秩序,包括巡邏舉牌讓大傢註意小偷。 警察經過的時候,學生讓大傢給警察讓道。還有標語讓大傢不要對警察發怒或咆哮。——@蔣方舟美國有人曾經做過調查,夫妻生完孩子後的快樂指數是下降的,一直要到孩子成年離傢,快樂指數才會回升。我喜歡這種真實,它告訴你養孩子不是抒情,不要欺騙自己,它很辛苦,要有所準備。中國似乎沒有同類的研究,但我想人性都是相同的,在傢庭關系中濫情的論調,無限誇張母愛,無窮贊美孩子,都宜保持懷疑,也許與事實出入太大。在外交關系領域,粗分為現實主義(功利主義)和理想主義(以意識形態與理念為主),雖說現實主義在近現代一直占主導地位,但理想主義始終若即若離。我是這樣劃分中美兩國外交實踐的:美國是有理想的現實主義者,中國是現實的理想主義者。“現實”差別不大,理想卻不盡相同:美國推崇的自由民主,中國推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美國雖有理想,但常常為瞭現實利益而理念上做出妥協,中國雖然比較現實,但也會為瞭執政黨領導和國傢穩定這樣的信念而在現實中做出讓步。正因為中美兩國的“妥協”和“讓步”,才使得“新型大國關系”成為可能。——老楊頭我們自以為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信息越來越透明瞭,馬航事件卻告訴我們:所謂透明其實是假相——發達的信息傳播完全可以被看不見的手所操控。真相被交易著,於是依然撲朔迷離,當事人的心理可以犧牲,假戲可以繼續演下去,因為他們說,國傢利益是更重要的利益。——朱偉馬航出事第一天,大傢都在震驚;第二、三天,大傢都在悲傷;第四、五天,大傢都很焦慮;第六天大傢都很困惑;第七天大傢變得憤怒;第八天,大傢開始吐槽,謹慎地開玩笑;第九天大傢平心靜氣地談論各種可能,略帶好奇,口氣和談論百年前的奇聞差不多。我們的情感被時間層層過濾,網絡讓這一過程格外清晰。——@馬伯庸M370機長查哈裡亞沙阿妻女首次公開表示,由於遭遇婚姻破裂,機長情緒一直波動很大,在飛機消失前幾天,他一直心煩意亂、沉默寡言,也拒絕參加一些婚姻輔導課程。但傢人都不相信他應該為飛機消失負責。機長妻子穆斯塔法•可汗表示,機長幾周前就拒絕和她說話,並長時間獨自待在他的模擬飛行室裡。女兒阿伊莎則表示,最後一次對話中,她幾乎無法認出這還是那個寵愛她的父親:他不在是我認識的那個父親,他看起來很不安,在自己的世界裡迷失瞭。有人問我:你理想的社會是怎樣的?這引起我深思。人類許多悲劇就是追求理想社會的後果,所以哈耶克寫瞭一本書《通向奴役之路》。弗裡德曼也說過:通向地獄的路上鋪滿著善意。真正好的社會,不是理想社會,而是一個有缺陷的、可以不斷改進的,彼此尊重、願意妥協、求同存異的社會。可惜多數人未必能明白。——@茅於軾也許消費文化還時不時表現的比較庸俗,也許消費者泛濫的同情心還時不時把政策搞壞,但是在更大的時間尺度上,隻要有“more”— 更多的物質、教育和休閑時間,世界必將進化到人人都是貴族的一天。消費文化,才是真正的“庶民的勝利”。——同人於野從前,有個放羊娃,他向著山下大聲喊:「狼來瞭!」 農夫們氣喘籲籲地趕到山上一看,根本就沒有狼。第二天,放羊娃又喊:「狼來瞭!」 可還是沒有狼。大傢再也不相信他的話瞭。後來,狼真的來瞭,許多羊都被狼咬死瞭。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你相信一件事,隻要堅持不放棄,奇跡就會發生。——@善財神人一生會遇見許多的人,有的人成為朋友,有的人成為敵人,有的人帶來快樂,有的人帶來痛苦,別人在變的同時自己也在變,朋友會成路人,路人會成知己,人生一切隨著緣分起起浮浮生生滅滅,而我們隻能盡可能維持自我,應付這個緣的世界。——朱德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