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當孩奴及子女財商培養

2016-08-12 23:08:12

文/萬濤

一、什麼是孩奴?

父母一生都在為孩子打拼、為子女忙碌、為子女掙錢,難以享受本屬於自己的生活。成為孩奴的人,不敢生病、不敢高消費、不敢輕易換工作,部分“80後”因為害怕當孩奴甚至選擇當丁克一族。

個人理解:我們80後的父母,特別是傳統型的父母大部分都是孩奴,程度有輕有重,其中我的父母算是比較突出的典型,一輩子省吃儉用, 除瞭掙錢為孩子打算基本沒有個人的興趣愛好,身體不舒服能忍就忍,實在忍不住瞭隨便找傢小醫院簡單看看就完瞭,父親56歲母親49歲瞭,還在拼命的幹活攢 錢,我相信在他們心裡,一定是這樣想的“隻要我還動得,能為孩子們攢一點是一點”,用我父母經常說的一句話講“你們都還沒成傢,未來需要用錢的地方還多著 呢!”

可憐天下父母心!

二、關於子女養育的認識誤區有哪些?

誤區一:養育孩子成本過大,不敢生不敢養;

解讀:有權威機構計算,在中國養育孩子平均成本(從出生到30歲)為49萬元(不包括幫助孩子買房、結婚的支出),乍一看挺嚇人,但 實際拆分到月,每月隻有1361元,且還未考慮階段支出、利率、通脹等因素,如果考慮養育成本隻會更低,以正常傢庭收入狀況來看,別說養一個孩子,哪怕養 兩到三個孩子都是比較輕松的一件事情。另外,養育孩子也是自身價值的體現,為人父母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誤區二: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傾其所有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

解讀:喝進口的奶粉、上最好的幼兒園、報N個興趣輔導班、請最好的傢教等等,過度養育造成孩子獨立生存能力差、想象力創造力嚴重不足、過分追求物質、為人處世過於自我等等一系列問題。

個人理解:

不可否認物質條件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有一定影響的,比如沒有良好的物質基礎是很難培養出貴族氣質的,但物質條件絕不是孩子成才的最核心因素,物質條件並不能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也不能幫助孩子懂得如何明辨是非、如何獨立思考。

相反的是,過於優越的物質條件容易對孩子產生過高的期望,對孩子的成長反而起到負向作用,這也解釋瞭為什麼好多富傢子弟除去物質自信的偽裝後內心深處非常自卑的原因,父母的過高期望嚴格管束造成瞭較強烈的連續挫敗感,某種程度上也強化瞭叛逆感。

孩子成才除瞭基礎的物質條件外,更重要的是傢長自身的言傳身教,所以建議傢長們應該多在教育方法上下功夫,而非簡單地妄想拿錢來解決一切問題。換句話說,凡事希望拿錢來解決其實是為人父母最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子女養育是需要用心去經營的,而非簡單粗暴地拿錢去砸!

三、如何在經濟上提前籌劃,保障子女成長過程中的基礎物質條件,避免當孩奴?

孩子的主要成長期劃分及主要支出:

幼兒階段:奶粉支出、衣物支出、玩具支出;

基礎教育階段:興趣愛好培養支出;

高等教育階段:學費、生活費、出國深造費用;

不同成長階段養育基金的儲備辦法:

1、奶粉基金儲備目標及辦法:

儲備目標:不低於5萬元;

對應階段:幼兒階段;

基金用途:奶粉費用、保姆費用;

資金來源:每月從傢庭收入中計提2000元;

存儲期限:從新婚到孩子出生;

投資方向:債基、零存整取、貨幣基金;

使用時間:孩子出生至1.5歲;

2、興趣基金儲備目標及辦法:

儲備目標:不低於5萬元;

對應階段:基礎教育階段;

基金用途:主要是培養課外興趣;

資金來源:孩子過年得到的壓歲錢;

存儲期限:從孩子出生開始,每年一次;

投資方向:國債、債基、定存;

使用時間:從孩子5歲開始;

操作技巧:壓歲錢的處理,采用更民主的方式進行,跟孩子說清楚專款專用,本質上是孩子的興趣愛好基金,使用時開傢庭內部會議決定是否支出,更好地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3、高教基金儲備目標及辦法:

儲備目標:不低於25萬元;

對應階段:高等教育階段;

基金用途:上大學學費、生活費、深造費;

資金來源:每月從收入中計提600元做定投;

存儲期限:孩子2-18歲;

投資方向:定投指數基金、債券基金;

使用時間:孩子上大學期間;

四、為什麼要進行子女財商培養?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