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2 23:07:30
拖延癥(Procrastination),屬於時尚的東西。網絡時代你沒這個東西,似乎都沒法子證明你還活著。有病得治,但現如今,有些病在身上,反倒是一種可以發泄的理由,或是標簽的炫耀。
想來這個年代,有病一定是社會迫害的結果,人生永遠是苦難交加,沒病都要找點病來感受一下。林妹妹好看不中用,但每個人面對自己,死拉硬拽也要扮演病人,就算別人不同情可憐自己,起碼自己能顧影自憐一下下。
可惜到今天為止,這個拖延癥還是沒列入明確的心理或是生理疾病。自己想把自己裝進這個有病的圈子看樣子也沒戲。你高喊“我有病,我有病!”,別人倒是不會真以為你有病,最多覺得你沒病還要裝病,有點逼格低下;順帶笑話一下,裝病也要裝個學術認可的病,幹嘛似是而非的找個拖延癥來裝點門面?
據說拖延癥,無非是完美主義、抵制和敵意面對問題、覺得自己解決不瞭這個事情、解決瞭也怕別人說不好…叨叨來叨叨去,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別人的評價和自我的認定打起來瞭而已。不開始,就不會失敗,就不會得到結果,就可以尋找理由,就可以沒有別人的評價,就可以隻計劃完美、卻不用擔心執行而出差錯,就不用竭盡所能調動力量,就不需要事情中的調整,就不會得罪人出現沖突,永遠不必擔心計劃不對、能力不足…
理想太大,頭重腳輕,於是拉個拖延癥的遮羞佈;夢想太大,24小時醒不瞭,隻好窩在拖延癥的被窩裡取暖?
跟The Elephant in the Living room(客廳裡的大象)有毛關系?
沒人看不到客廳裡的大象,卻有人真的可以熟視無睹,抱怨這個社會的虛偽是個生活的主題。虛偽的面對自己,卻沒人想著譴責一下。真知道拖延癥不是病,但得治的人,看到客廳裡的大象瞭,又如何?
要麼先解決客廳裡的大象,再去做其他的事情。起碼大象盤踞的地方有點大,他走來走去、吃喝拉撒的,還不受你的控制,你要安靜他要折騰,你要活躍害怕驚醒他,再打碎瓶瓶罐罐、碰到花花草草多不好。沒誰不知道最需解決的事情是什麼,那就明確必須解決的問題,列最簡單的計劃,最低的完成標準,做掉他。不管過程如何,大象是沒瞭,最後最多是瓶瓶罐罐、花花草草壞瞭重修,臟瞭打掃而已。
再不行,餓死這頭大象。很多看似重要的無以復加的事情,看似牽扯你生命和生活的東西,其實沒你想象的那麼重要。做些其他的,隻要不沒事還喂這個大象就好。在意的反面不是對立,而是漠視無視。告訴自己,這件事我不願意做,我認為沒必要做,我也能承擔這個事情沒做的結果和責任。隻要別總覺得,客廳是因為大象的存在而存在,大象死瞭,客廳都塌瞭。
要不就擴展客廳,讓大象占據的面積相對值減少。更多的工作,更多的空間,更多的愛好,更多的與外界的聯系。更多的點滴的計劃、執行、調整、結果,慢慢你就發現,小事情你不拖延,大事情自然就沒有拖延之說。小到每天按時早餐,定時飲水,必讀10頁書,每天必打掃房間。大象害怕潔癖,他一定會龜縮。
終極殺招無非一個,成為大象殺死大象!你看著大象別扭,你成為大象會怎麼樣?拖延隻是因為你覺得這個事情跟你無關,或者起碼可以尋找理由這個事情和你無關。你做瞭大象你一定會覺得客廳太小,身材太臃腫,環境很惡劣。那就瘦身,那就改變。讓自己成為問題本身,永遠不要做問題的旁觀者。當你成為問題本身,你就明白,完美不完美,些微的改變就是喜悅。也就明白,不管別人如何評價,你既然是大象本身,也就隻能做一頭更可愛的大象而已。
再過分些,既然拖延不是病,變態、自虐總算是病吧。那我就是變態狂自虐狂,我就要等著最後一刻再幹掉大象,我喜歡焦慮我喜歡壓迫感,我喜歡虐待自己,喜歡自己變態的跳來跳去。還可以以此堵住所有選擇的機會和別人的唧唧歪歪,還可以不調整,還可以不追求完美。玩把心跳,樂於刺激,隻要玩不死,我就繼續享受。有開始和結果就不是拖延,最多算個深井冰。
…
不要奢談當下,因為昨天在那裡;不要糾結果,因為因在那裡;不要追求答案,因為問題在那裡。
於是乎,拖延不是病,害起來要人命。客廳裡總是有大象,跟是否拖延無關,隻要別把他當寵物或是神位就好。。
點評:拖延,該是最厲害的拒絕吧,如果那件事你不想做,那麼一開始就要拒絕。拖延癥被視為“以推遲的方式逃避執行任務或做決定的一種特質或行為傾向,是一種自我阻礙和功能紊亂行為”。單純的做事拖拉或是懶得去做,隻能定義為“拖延”,也僅是一種壞習慣,改正它並不難。當“拖延”已經影響到情緒,如出現強烈自責情緒,強烈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自我貶低,伴生出焦慮癥、抑鬱癥、強迫癥等心理疾病時,才能稱之為“拖延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