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6:26:15
南橋:如何解決去誰傢過年問題?
現在年輕人獨生子女多,過年去男方還是女方傢的問題,很有政治敏感性,容易讓兩口子吵起來,嚴重地導致離婚。最近和一個年輕親戚聊天,她去丈夫傢過年,我看她言辭裡,對沒回自己媽媽傢似乎略感內疚。我讓她放心地、開心地在丈夫傢過年。當然,這話她自己的長輩來說更好。這種事情,晚輩不好安排,其實還是長輩給晚輩解圍。最怕的是長輩糊塗,也和對方的父母較勁起來,這就讓小兩口雞犬不寧瞭。我的老父老母,從來不為來不來自己傢過年的事情,和子女為難。不是他們不想團圓,而是將心比心,替他人考慮多一些而已,有時候寧可自己委屈一點,寂寞一點。
其實這種事,若將心比心,各自謙讓(哪怕是裝出來的),就是小事。若隻顧一己之私,有來無往,隻取不予,那就可能釀成大事。這種事情,本來沒有特定的規矩。去男方傢過年,若是行之有效的傳統,那何妨繼續?這不過是人類社會某個時候,因為某種原因,達成的協議,約定俗成罷瞭。堅持下去,從全人類的角度來說就是公平的,因為所有父母生女生兒機率一樣,受惠受害的機會都是百分之五十。可是後來,突然有人說,憑什麼?這不封建思想麼?別去相信人類社會從封建社會到某某主義再到某某主義的說辭。把自己不喜歡的一切,都打包為封建主義,或是其他什麼主義,然後不分青紅皂白給拋棄,這是更大的愚昧,而不是什麼社會進步。靠貼標簽來追求的進步,從來就沒有真正發生。英國、挪威、荷蘭至今仍有王室,社會還不照樣先進?朝鮮倒是沒有封建帝王制度,可是你覺得金三世和伊麗莎白二世,誰對國傢更好?可是你還別稀奇,那一套從低級到高級單向“發展”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史觀,還真有人相信,而且是深入骨髓地信。你要是反對他還跟你急。
傳統打破也不怕,重新建立也可以,過年全規定去女方傢也可以。但是我覺得現在社會風氣的敗壞,不是封建思想,也不是母系社會思想(如能一以貫之也可以)作祟。而今不孝的媳婦,有朝一日自己變成婆婆的時候,想著當年自己的做法,能寬容自己的媳婦就可以瞭。人生好比打升級,一開始規定丁勾打不過,回到二重打,這規則未必“合理”,頂多是約定俗成,但隻要雙方都遵循,要求別人的東西,一樣要求自己,那遊戲就可以繼續。但也有一種人,別人丁勾打不過的時候,他嚴格執法,讓其回到二重打。這事發生在自己身上瞭,則百般抵賴掉,非要下一盤從丁勾接著打。遊戲到這地步,就沒意思瞭。搞不好大傢鬧翻,掀掉桌子,反目成仇。不過人生的可悲,是耍賴的玩死守規則的,傢風社會風氣的敗壞,便由此而來。
世界上任何宗教和人生哲學,都包括一條黃金定律(golden rule):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中國傢庭面臨的問題,是缺乏公平,缺乏對等,缺乏相互性,缺乏一致性。舊的價值觀沒有瞭,新的又建立不起來,思維的混亂中,一些投機成性的人在渾水摸魚,怎樣有利對自己來而已,隻想著自己的父母朋友,不想他人也有爹媽。在傢庭裡都是如此,你又怎指望他們在外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種情況,在當今女性中更普遍。過去媳婦可憐,現在的虎妻們隻顧自己娘傢,把男人的豁達當成無所謂,也不顧其感受,日子久瞭,當然會鬧出問題來。
這種糾纏,我不知道會繼續多少年下去?年輕人不容易,做你傢還是我傢的單項選擇很難。突圍的方法,是考慮有什麼辦法,形成沖擊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打破我們對於團圓的認知。美國的人員更分散,感恩節聖誕節,和我們一樣追求全傢團聚。可能也是被這種爭論整疲瞭,我發現他們有很多創新的辦法。有一年,我們還在西弗吉尼亞的時候,有戶人傢聖誕聚會,是在我們州一個漂亮的山區,租瞭一套房子,各個傢庭輪流做飯,一起玩遊戲。我們一傢也有幸被邀請,感覺非常好。在俄克拉荷馬的時候,我還有一個同事,傢族大瞭,哪一傢都無法接待,於是傢族過節的時候,去動物園(動物園內設會議中心)租瞭一處地方舉辦盛大傢宴,每戶人傢都出錢,大人吃完飯後看傢族錄像,孩子們去看大象長頸鹿。
這裡再給回婆婆傢過年的媳婦們一些小小的建議——晚睡姐姐:中國媳婦VS中國婆婆
有位結婚幾年的小媳婦和我抱怨她婆婆。也沒什麼大事,無非是婆婆當初反對過她和老公戀愛,婚前住婆婆傢被婆婆嫌棄懶,結婚買房子的時候沒全款買,裝修不征求她的意見擅作主張,結婚彩禮低於地區平均水平,平時經常不打招呼就上門侵犯她隱私,對她購物標準指手畫腳,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