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你的觀點,改變你的人生

2016-08-13 16:26:24

第三、與他人互動。有時這可能是最可怕的一個行動但是為瞭真正發現正在發生什麼事或者是他或她為什麼這麼做,那你就有必要多與那個人接觸。很多時候,你可能會發現他或她本人的真實情況是不同於你之前聽耳聞的。

第四、感激。一旦消極的印象轉變成瞭一個積極的印象,請感激這一感受。為你知道真相而感到高興。比如說:如果你討厭你日常的工作,那就找到一個可以讓你欣賞的事實,比如說,它可以確保你現在的生活。感激會使事情與你來說變得更簡單即便是你發現這份工作很枯燥。

原文:http://article.yeeyan.org/view/345596/321500

點評:下面是錢鐘書關於著作的雜言,談的也是這麼個道理:

作品遭人毀罵,我們常能置之不理,說人傢誤解瞭我們或根本不瞭解我們;作品有人贊美,我們無不欣然引為知音。但是贊美很可能跟毀罵一樣的盲目,而且往往對作傢的心理更壞,因為贊美是無形中的賄賂,沒有白受的道理,我們要保持這不該受的贊美,要常博得這些人的雖不中肯而頗中聽的贊美,便不知不覺中遷就迎合,逐漸損失瞭思想和創作的主動權。有自尊心的人應當對不虞之譽跟求全之毀同樣不屑理會——不過人的虛榮心總勝於他的驕傲。

在斯賓諾沙的哲學裡“心”跟“物”是分得清清楚楚的;他給“物”的定義是:隻有面積體積而絕無思想。許多言之有物的偉大讀物都證明瞭這個定義的正確。

任何大作傢的作品,絕不能每一部都好,總有優劣不齊。這當然是句老生常談,但好像一切老生常談無人把它掛在心上。我們為某一部作品寫得好因而愛好他的作品,這是人之常情。不過愛上瞭作者以後,我們每每對它起瞭偏袒,推愛於他的全部作品,一股腦兒都認為是《聖經》寶典。催眠得自己喪失瞭辨別力,甚至不許旁人有選擇權。對莎士比亞的bardolatry就是個例。這可以算“專傢”的職業病,仿佛畫師的肚子痛和女傭的膝蓋腫脹;專門研究某一傢作品或某一時期作品的人,常有這種不分皂白的溺愛。專傢有從一而終的貞節,死心塌地的忠實,更如卑士麥所謂,崇拜和傾倒的肌肉特別發達,但是他們說不上文藝鑒賞,正像沙龍的女主人愛好的是藝術傢,不是藝術,或影劇迷看中瞭明星,並非對劇藝真有興趣。

“文如其人”這句話靠不住。許多人做起文來——尤其是政府或硬性的學術文字——一定要裝點些文藝辭藻,扭捏出文藝姿態,說不盡的搔首弄姿。他們以為這樣才算是“文”。“文如其女人”似乎更確切些;隻希望女人千萬別像這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