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6:26:01
譯/簡叔
成功的blogger們有一個秘訣:他們十分多產。每天寫1000字對他們來說就像刷牙一般例行公事。這聽上去似乎很難,但是一旦習慣形成,其實真的不難。每一個寫作者都有不同的方式去產出這一千字。我來分享一些有用的經驗。
1. 無幹擾的寫作工具
我每天寫作的核心工具就是一個沉浸式的無幹擾寫作工具——簡書[1]。大多數人寫作(比如用word),會被各種亂七八糟的按鈕和多餘的界面所幹擾,拖慢瞭速度。沉浸式的寫作工具有最少的功能讓你專註在寫作上面。簡書還提供瞭全屏的寫作模式,這篇文章就是在全屏模式下寫就的。
2. 障礙最小化
在《快樂競爭力》這本書中,Sean Achor 談及瞭一個概念叫「障礙最小化」。基礎的假設就是,一件事情的障礙越少,那麼你越可能去做它。舉個例子,如果你把明天早起運動的衣服放到你的床邊,那麼你明天早上起來運動的可能性就大多瞭。如果你要培養每天寫一千字的習慣,那麼在睡前打開你的寫作軟件放在那,等到你第二天坐到電腦前看到的就是這個寫作界面,那麼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寫作。
3. 即興寫作
即興寫作是很多人經常會討論的,但是真正做到的人不多。即興寫作是指寫你所想到的任何東西。也許你會發現這樣寫出來的東西大多是垃圾。但是有時候,最好的點子就是這麼來的。你寫瞭1000字,其中的200字可能是一個非常瞭不起的想法。寫作這篇文章的想法正是來源於我的一次即興寫作的最後100個字。
4. 盲寫
當我們能看到所寫的文字的時候我們就會去評價它們。你會經常回顧、修改。當你盲寫,比如關掉顯示器,讓你的文字肆意流動。你不會有機會去回顧和修改。(譯者註:因為中文很難盲打,所以這條國人可忽視。)
5. 寫作靈感
如果你真的寫不下去,你應該去找點寫作靈感。說幾個我的方法:
如果這篇文章是你的最後一篇文章,你會說什麼?如果你正在給你的孩子們寫一封信,他們長大後看的信,你會說什麼?從Kindle的摘要中找靈感如果你在Kindle上讀書,它可以摘要句子和段落。挑一個你喜歡的摘要,基於這條摘要寫下去。[2]從其他文章中找靈感也可以從他人的文章中尋找素材。比如你可以就你讀的一篇文章寫一篇回應。也可以是回應某一篇文章下面的評論。通過這個方法,你可以獲得無窮盡的寫作素材。
6. 寫大綱
當我實在寫不出瞭,我會隻寫一些想法的大綱。這篇文章最早就隻是一個大綱。我並不確定怎麼寫,但是第二天早上我醒來,文字流露,文章自成。持續做這件事,你會穩定地產出新的寫作想法。
7. 播種想法
想法的種子可以以單詞、句子或者段落的形式播種。如果你想成為一個高產的寫作者,那麼你要學會接受並記錄這些不完整的想法和可能是錯誤的開端。
攜帶筆記本:隨時記錄你的想法。活用Evernote:如果不喜紙筆,可以用Evernote。[3]培育你記錄下來的想法,完善它們,要不然它們就消失瞭。
每天寫1000字其實跟培養其他任何習慣一樣,都需要時間。然而你一旦形成瞭這個習慣,這事兒就簡單多瞭。你會經常不知不覺就寫完瞭1000字。[4]
原文:How to Consistently Write 1000 Words a Day
[1]譯者註:原文是MacJournal,相信我,這貨真不如簡書,還收費。
[2]譯者註:不僅僅是Kindle,大多數電子閱讀器都有摘要功能,挑你喜歡的用就是瞭。
[3]譯者註:快速記錄想法的話,evernote其實並不讓人滿意,啟動速度太慢瞭,各位應該尋找啟動更快的app代替。我喜歡用iOS原生的備忘錄。
[4]譯者註:我正在踐行每天寫一千字這個試驗,歡迎監督。
附:節選《白板報——每天寫一篇千字文靠譜嗎?》,去寫總會不一樣。
有沒有可能每天寫一篇千字文呢?我瞭解的情況是,如果有名利的刺激,則完全有可能。
我和我的朋友都寫過每周5篇的專欄,按照11年前的市價,每篇稿費大約200元,每個月就會有4000元的稿費進賬。這在當時是一筆不菲的收入,可以在北京三環外、廣州、杭州的市區買1平米房子。
我依然記得當年在《新京報》寫“語文運動”專欄時的情景。我當時寫的內容很專一,主要是探討語言文字問題,為瞭每天千字文,我需要閱讀大量的專業書籍,包括:《說文解字》的各種註本、申小龍《漢語與中國文化》、《白話詞匯研究》等。還需要瀏覽包括北大中文論壇在內的許多網站,並且在自己辦的黑板報文藝論壇上,與愛好語文的朋友們互動,以求碰撞出火花。在2013年,我一共為《新京報》寫瞭100多篇文章,最後結集出版瞭一本《正版語文》。幸虧當初“傻小子睡涼炕、年輕活力壯”,要是擱現在,我肯定會被編輯逼得以頭撞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