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6:26:46
“我們想罵的,魯迅當年都罵過瞭”——看書有時就這感覺。當你想裝一把酷的時候,幾百年前陀爺就寫好瞭那句“你以為我沒有去過沙漠裡絕望的哭泣?可是我回來瞭”。希望是什麼感覺?絕望是什麼狀態?但凡你體驗到的情感意識,書裡都寫過瞭。但凡你感悟到真知灼見,想拍著大腿吶喊一把時,書裡早就寫過瞭,前人還想得更多更深。
看書和與人相處一樣。人有三教九流,書有三六九等。所以挑書和交友的道理大同小異。
讀書有用嗎?
對大數人而言沒什麼用。不讀書照樣吃嘛嘛香,讀瞭書也常常百無一用。
要是有人說讀書有用,那我當年沒日沒夜的玩PS,也算藝術欣賞瞭。
看書對我而言,就是跟自己逗悶子玩。讀書,就是開拓腦內宇宙的邊疆。
二、馮侖也在《偉大是熬出來的》裡說:
直接跟偉大的人溝通是不容易的,但有一種跟偉大交流的方式,人人都可以輕易做到,就是讀書。
老有年輕人問我,應該讀什麼樣的書?我認為有三種可以讀。
第一種是古今中外的經典,能流傳下來的,都是歷經瞭時間考驗的好書,都是作者偉大靈魂的寄托,像老子的《道德經》等,讀這類書,就是直接跟偉大人物面對面交流。
第二種我認為的好書,是對你現在最有用的書。在最有用這方面,我可能跟大傢不一樣。比如,如果是創業我不主張看太多管理類的書,這些書跟你管理那些東西,我覺得有特別悖論的事,滿街都是管理人才,到處都是破產企業,還有一個類似的是到處都在賣愛情教程,聽到的都是不幸的婚事。因此,這類書我個人認為不解決問題。相反,我覺得創業最好看故事,看特別慘烈對人性有挑戰的故事。因為這類書能讓你知道真實是什麼,而且創業主要是在與人性交流,你要讀懂人性,瞭解人心,要看很多故事,包括像《教父》、《古惑仔》、諜戰的等等,看後對你做事情、處理問題,幫助比較多。比如你的朋友和你的老板在做事中間拿回扣,老板也是哥們,你江湖道義怎麼把握?你的合作夥伴親戚幹瞭壞事,這個夥伴來求你,你怎麼處理?人生面臨很多困境的時候管理教程教不瞭你。
王石講過一個故事,一個發小犯罪瞭跑瞭出來,找他要錢,這個時候你給還是不給?給吧,違法,不給吧,情理上放不下。最後怎麼處理的呢?他給瞭些錢,但是告訴發小是自首路上用的錢。後來這個人被抓住瞭,問這個錢從哪來的,一問,大哥一直叫我自首我還沒想通,但是大哥一直叫我自首,這個錢叫我自首路上用的。這麼處理,既顧及瞭法律,又堅持瞭原則,於法於理都合情合理,這很重要。
如果你專門看那些教授寫的管理書,看完你遇到我上面說的事還是一愁莫展,不知道怎麼辦——那些教材裡根本找不到這些答案。因此,創業者要看的書,是能夠展現人性背後東西的故事,比如小說可以多看一點,看那些上海灘20、30年代的小說,還有什麼民國醜聞亂七八糟都可以看,你把世上的醜惡全部盡收眼底,剩下的都是很美好的。這個創業初期對人性的把握我認為非常重要,它能在你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給你很多的力量。
第三種是可以活躍你的大腦、開闊思維空間的書。可以是科幻書,也可以是小報或雜志上非常規的信息,甚至是娛樂八卦。我有一個特別的習慣,幾十年都是看那些不起眼的報紙和信息,看非正規渠道的,包括現在的八卦新聞。我每天看報紙從八卦看起,八卦新聞看完瞭以後才看社會新聞,社會新聞很熱鬧,社會新聞以後才去看財經,再看房地產,最後看時政。
這樣來看報紙,非正規信息會刺激你思考,讓你思維空間特別開闊,還能增長知識面。你看有很多案子,有很多偵探——我很喜歡刑偵的工作,十幾歲開始琢磨法醫學、痕跡學、證據學——看這些不太正規的事,但是在你遇到問題的時候有幫助。比如你跟一個人打法律官司的時候你如果有點這個知識,就會知道馬上怎麼取證。上面有很多上三路,下面有很多下三路,在生活和做事情中,上三路和下三路是等效的。什麼意思?比如說辦執照這樣簡單的一件事,你用上三路的方法找人,找到局長,局長說我可以批,但春節放假瞭沒法辦。而如果你用下三路的方法,找到辦最具體事情即辦執照的女孩,你讓她喜歡的男孩去找她辦,女孩兒很高興,年三十加班,把執照打出來。所以,有時候下三路比上三路管用,你要找路徑最廣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