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活法叫向死而生

2016-08-13 16:32:18

那是袁君第一次在葬禮上聽到掌聲,她知道那不是對逝者的不恭,而是大傢情不自禁用這種方式表達內心最真摯的尊敬。

後來,袁君與富豪之子成為很好的朋友。這位富二代並沒有子承父業,而是將公司交給瞭經理人,他自己則在一個小公司上班,業餘時間開瞭一間不盈利也不賠錢的書吧。日子過得很平靜,也很快樂。袁君時常去他的書吧,叫上一杯咖啡,捧一本閑書,消遣一段閑適的時光。

袁君還會時不時地想起那位富豪,疲於奔命的時候,忙到快要失去知覺的時候,袁君總會告訴自己,慢一點,再慢一點,時間不用拿著鞭子追趕也會走過,等一等自己的靈魂,在還來得及的時候。

有一種活法叫向死而生

葬禮是一種道別,而道別並不意味著絕望。袁君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道別,是為一位德高望重的高中校長做葬禮主持。老校長姓肖,享年85歲,這位老頭兒風趣幽默,生前最愛熱鬧,他們傢迎來送往,永遠有絡繹不絕的客人,大傢都覺得這是一位喜歡被打擾的老人。

校長的老伴在商量葬禮儀式時,沒有向袁君提出任何的要求,隻是很細節地講瞭老校長生前的點點滴滴,包括每次夜裡十一點送走最後一位客人時,老校長經常說的一句話:“真不知道,這個園子還能熱鬧多久!”

在老人傢細細碎碎的述說中,袁君知道瞭老校長其實已經身患四種癌癥,生命對他來說已經是沉重的負擔。可每一次瀕臨死亡,他還是會頑強抗爭,他希望這個園子還能熱鬧一段時間。他總是微笑著,幽默著,也樂意於看到來這個園子的人微笑著、幽默著跟他告別。

袁君沒有將老人的告別儀式選在殯儀館裡,她想這不是一個如此特別的老人想要的告別。他喜歡熱鬧,喜歡分一些人生智慧給那些還在趕路的人,最後的告別他也一定希望以一種熱鬧而特別的方式。

冥思苦想過後,袁君決定開一個PARTY,就在老校長的傢裡,讓每一位來送行的人都講一件與老校長有關的、最有趣的事——讓大傢微笑著給老校長送行,也讓這位老先生帶著微笑上路。這個想法令老校長的夫人落淚,她對袁君說:“你應該算老肖交到的最後一個知己,謝謝你。”

袁君想到那個葬禮會很成功,但沒有想到會如此成功。一共一百七十位來賓,每個人都應要求穿著自己最漂亮的禮服,看上去仿佛是一場盛大的頒獎典禮。沒有哭泣,沒有哀樂,每個來賓講述瞭一段他們與肖老的往事。

一位鄰居說:“我在肖老的樓上,傢裡有個不打不練琴的孩子。每天,讓他練琴之前先打罵一番。後來有一天,肖老上樓來敲門,給我兒子帶來瞭許多禮物,有書有玩具。肖老對我兒子說:我每天在你樓下,免費聽你彈琴,這點禮物算作是感謝吧,謝謝你讓我每天都可以聽到那麼優美的琴聲。從此,我再沒有為練琴的事打過兒子,他因為樓下有雙欣賞他樂曲的耳朵而變得很努力,這是我兒子剛剛通過鋼琴十級的證書……”

肖老多年的老友有一天突然造訪,恰好肖老剛洗完澡,於是,老友看到瞭肖老稀疏的頭發、胳膊上那因化放療而粗黑的血管,老友頓時淚如雨下。肖老卻笑著對他說:“一會兒讓你見識一下化妝的魅力。”整整一個小時,再出現在老友面前的肖老,又像往常一樣利落瀟灑。肖老對老友說:“我天天都在做這種化腐朽為神奇的事,我覺得挺快樂的。身體糟粕,但靈魂體面。替我保密啊。”

一百七十個人,一百七十個故事。整個PARTY,大傢一直在微笑著追憶,在一種感而不傷的氛圍裡,分享著那樣一個智慧的老人給每個人的人生帶來的無窮教益。

袁君說:“謝謝大傢的故事,請相信,這樣一個頭發絲裡都透著智慧的老人會讓天堂從此有瞭無數的笑聲。讓我們相約,幾十年後或許能再與親愛的肖老天上再見。”

很少有人能把葬禮主持人這樣一個職業當成愛好,最開始有人找上袁君時,她也總會想方設法拒絕,而如今袁君卻有求必應。兩年瞭,她在葬禮和葬禮之間來回,主持瞭將近百場葬禮,如同在近百人的生命裡穿梭。她說,她就像活瞭一百輩子,體驗瞭百味人生。現在的她很感謝這份工作給予她的一切,一場葬禮濃縮瞭一個生命從出生到死亡的全部,每一段故事對於袁君來說都是養分。

從死亡的角度看向生命,就會懂得如何更好地活在當下。

作者:不詳  (誰知道的,還請回復告訴我)

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