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有效溝通

2016-08-13 16:36:51

有人喜歡將主觀看法當做客觀事實。泰山在山東和山西之間,這是個基於客觀事實的命題,它要麼是真的,要麼是假的。但是如果我說泰山是秀美的,這個命題就糅合瞭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的因素。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絕不能對主觀命題的真假做出隨意的判斷,就像我們剛才所做的那樣。客觀命題的真假判斷是沒有爭議的,但主觀命題有。如果我想讓某個主觀命題被大傢接受,我就必須為它做論證。很多耍賴的人是不是經常顧左右而言其他?

如何進行有效溝通

1.知道說什麼,要明確溝通的目的。如果目的不明確,就意味著你自己也不知道說什麼,自然也不可能讓別人明白,自然也就達不到溝通的目的。

2.知道什麼時候說,要掌握好溝通的時間。在溝通對象正大汗淋漓地忙於工作時,你要求他與你商量下次聚會的事情,顯然不合時宜。所以,要想很好地達到溝通效果,必須掌握好溝通的時間,把握好溝通的火候。

3.知道對誰說,要明確溝通的對象。雖然你說得很好,但你選錯瞭對象,自然也達不到溝通的目的。如果你是個物理學傢,在一個學術會議上與其他物理學傢討論測不準原理,你可以自由地運用你的專業術語。但是,如果你是在向一群普通人解釋這個原理,就必須要用比較通俗的語言,方便大傢理解。不要對著外行人使用業內行話,溝通的關鍵是理解。最忌諱兩件事:一是對人講話態度傲慢;二是故作高深,讓人雲裡霧裡。

4.知道怎麼說,要掌握溝通的方法。你知道應該向誰說、說什麼,也知道該什麼時候說,但你不知道怎麼說,仍然難以達到溝通的效果。溝通是要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包括文字、語調及肢體語言,而你要學的就是透過對這些溝通語言的觀察來有效地使用它們進行溝通。比如:要避免使用模糊和多義的語言。模糊和多義的語言並不能明確表達這個或那個特定觀念,而是遊走於不同的觀念之間。它們的共同的缺點是沒有一個固定的無可爭議的內涵。一個詞語的指代物不明確,那就是模糊的。如“人們不喜歡那樣的音樂”,我們都不會明白到底是哪種音樂。一些詞如“愛”、“公平”、“善良”、“邪惡”等都是抽象詞,本身含義並不是絕對統一的。因此,在使用這類詞語時,必須對其做出準確的理解。在你試圖說服別人某件事情是不公平的之前,你要告訴他們你是如何定義不公平的。另外的如多義詞,都包含多重含義,為瞭避免造成歧義,應該清楚地表明本意。

以上四個“簡單”問題,可以用來自我檢測,看看你是否能進行有效的溝通。

所以,溝通不是一種說服,而是一種感染、一種形像展示、一種言行一致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