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到底值不值?

2016-08-13 16:39:21

文/古典 新精英創始人

當小編和我討論這一期的主題是:“什麼人該讀MBA的時侯”,我就知道這是個類似我和你媽同時落水你要救誰的坑。無論你如何解釋,想讀的人都會認為,自己就是你描述那個人,而不想讀的,會自動劃到另一類,或者把你的觀點不屑一顧。在這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年代,誰也沒有資格告訴別人“該”做什麼。

所以我換瞭個方式,嘗試談談MBA的收益分佈。MBA到底有哪些收益?哪些來自MBA教育本身,哪些其實是來自於外界?哪些是你能短期看到的?哪些是長遠影響一個人的?

如果把職業收益做一個區分,MBA的收益有2個維度:職業發展-個人成長,職業發展的收益外顯並馬上能夠兌現。個人成長的收益內在,但對於人的職業和人生都有深遠影響。另一個維度是:個人努力——學校資源,一部分的收益來自於個人努力,而另一部分則來自於學校的資源提供。這樣一個MBA收益矩陣就出現瞭。

先看看職業發展這一列來說:MBA的學歷能幫助很多人,尤其是技術人員進入或鞏固管理職位;同時也是很多行業重視的加分項,比如金融、投行、企業咨詢、四大等。不同的學校提供不同的資源:優秀的名校會有更好的眼界和人脈資源,這些人脈也會吸引到更多的企業來學院招聘。另外,近年來MBA院校開始走特色化,比如中財的強調培養金融人才,北航是IT人才的黃埔軍校,而北京科技大是前鋼鐵學院,專註培養機械人才,有些學校還提供北京市戶口,全無敵。

從個人成長維度:MBA是一個系統的梳理自己職業經歷和經驗,並且跳出原來職位看全局的機會;學習過程中的系統理論和大量實戰,幫你建立起來系統的思考框架以及商業實戰經驗,最後畢業後的學習,也是你一段可以重新定位,獨立思考人生的機會。另外,辦學學校的文化底蘊,講師魅力對於個人也會有深遠影響。

收益表分析:

分析這個收益表我們能學會很多:其一,MBA的收益更多來自個人努力而非學校平臺,學校更多提供瞭一個展示你的才能的平臺。MBA學校經常炫耀的畢業生就業年薪,與其說與MBA教學質量相關,不如說與MBA學員入學前的收入相關。在所有的MBA招生負責人和畢業生的訪談中,大傢一致反對本科生讀MBA——他們沒有工作經驗可梳理,能力和資源又薄弱到掛不上——希望僅通過MBA教育提高職業能力意義不大,我想這也是哈佛商學院的人開玩笑說:Rubbish in,Rubbish out的意思把。

其二,在職的MBA顯然比全職收益更大,因為在職的理論-時間的周期更短,往往上課的理論,第二周就開始實踐瞭,個人成長更快。而且在職班的人脈資源更好——如果你有一份正在迅速上升的工作,你很難放棄來全職讀書,在職班全是這群人。

值不值?

最後,對於你,讀MBA到底值不值?我建議從兩個地方思考:你是否已經擁有,或者幾乎免費獲得這些收益?比如一個在喜歡的行業迅速上升的職位,你大可以不管“管理職位”“行業加分”“求職平臺”,如果你有很好的自我學習能力,也許“系統梳理”“系統思考方式”等也沒有必要。回顧一下已有資源對你做選擇很重要。

第二,你的付出和收益是否值得?好的MBA花費在10-30萬元,以及大概兩年的周末時間,大量的社交精力。你完全可以投入到其他地方,獲得你發自內心想要的東西,比如其他學科,一個愛好,一段戀情,一段天倫時光……

畢竟,人生比功成名就重要的事情,多瞭去瞭。


附個故事:一個博士,一個研究生和一個MBA對一碗牛肉面的思考

我跟朋友在路邊一個不起眼的小店裡吃面,由於客人不多,我們就順便和小老板聊瞭會兒。談及如今的生意,老板感慨頗多,他曾經輝煌過,於蘭州拉面最紅的時候在鬧市口開瞭傢拉面館,日進鬥金啊!後來卻不做瞭。朋友心存疑慮地問他為什麼。

“現在的人賊呢!”老板說,“我當時雇瞭個會做拉面的師傅,但在工資上總也談不攏。”

“開始的時候為瞭調動他的積極性,我們是按銷售量分成的,一碗面給他5毛的提成,經過一段時間,他發現客人越多,他的收入也越多,這樣一來他就在每碗裡放超量的牛肉來吸引回頭客”,“一碗面才四塊,本來就靠個薄利多銷,他每碗多放幾片牛肉我還賺哪門子啊!”

“後來看看這樣不行,錢全被他賺去瞭!就換瞭種分配方式,給他每月發固定工資,工資給高點也無所謂,這樣他不至於多加牛肉瞭吧?因為客多客少和他的收入沒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