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質疑和推理

2016-08-13 16:40:08

文/sky_zhangsiyu

看到閱讀上的一篇文章《如何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其中提到瞭一個有趣的推理過程,第一次看這個笑話,第一反應也是夠黃夠暴力,好吧,先允許我面壁思過。但轉念一想,比爾的笑容實在讓人匪夷所思,正像文章所說的那樣,“不管他的立場是站在理發師一邊還站在小夥子一邊,他笑得都不是很合理。”正是這句話引起瞭我分析下去的興趣。

首先,我的分析先是順著作者的思路,邊看邊想,文章以一個外國人的名字比爾為切入口,作者做瞭自己的分析,本著閱讀一貫的質疑精神,我也有些自己的看法,我覺得這個名字是作者有意為之,但是否就是具體指代某一個人,我覺得值得商妥,但這是一個西方人的名字,這點是毋容置疑的,說到這裡,先按下不表,我最後再來分析。

隨後,作者從來源和作用上分析這則笑話的大環境是指中國,這點我是認同的。作者通過對理發師和小夥子這兩個角色分析,說出瞭自己的看法,理發師是社會的掌權者,小夥子是未就業的年輕人,而理發師的傢是“可以暫時脫離社會,但又是一個不能長期居住停留的地方”,最後認為“正是我們可愛的學校”,可對於這個學校的推論,我產生極大的懷疑,因為無論從表象上還是隱喻上,我都看不出學校和理發師傢有什麼樣的內在關系,作者也沒有給出有力的證明。而這正是一個關鍵點,如果理發師傢不是指代學校又是指代什麼呢?我的分析是由表及裡,表象上理發師傢肯定和理發師有某種直接的聯系,那不是生活上就一定是工作上瞭,除此之外我實在想不出其他的直接聯系瞭,而理發師的隱喻是掌權者,如果是生活上的傢,那就是本意上的傢,可這和整個推理過程也就沒有什麼聯系瞭,那難道是工作上的傢嗎?想想,掌權者工作上的傢是什麼呢?不錯,就是政府。這是個關鍵節點,就像學絕世武功,都要先打通任督二脈一樣,經脈一通,之前所有的分析就可以融會貫通瞭。所以,這個笑話根本就不是講什麼上學和就業的問題。

分析一下,小夥子代表著年輕人,而年輕人要想進入政府,有什麼途徑嗎,自然是通過國考。而看看每年有關國考的新聞,錄取率動輒就是幾千比一瞭。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每年的就業率在不斷下降,年輕人進入社會,找工作,看著連年下降的就業率,黯然神傷,轉而想進入政府工作,可迎接他們的是更為恐怖的“國考”錄取率,無奈的他們隻能在社會和政府之間徘徊。

這樣整個笑話應該翻譯成這樣瞭:

年輕人畢業瞭,進入社會找工作,問有工作嗎?沒有,等兩年吧,一聲嘆息,那隻好去國考瞭;

國考失敗後,再次進入社會,尋找工作,問有工作嗎?沒有,等三年吧,無奈之下,隻有繼續考公瞭;

國考再次失敗後,又被推入社會,繼續找工作,問有工作嗎?沒有,再等四、五年吧,就像陷入黑洞一般,惡性循環。

最後,我們回到最初的那個分析,比爾這個西方名字,顯然並不是某個具體的人物指代瞭,而是站在一個西方的視角,來看待這個如黑洞般的年輕人宿命,也就可以明白比爾那歇斯底裡笑的含義瞭吧。

點評:

非常鼓勵大傢這樣地質疑問題並深入地思考,別怕想多瞭頭腦會亂,頭腦一定是越用越靈光的。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愛因斯坦

附:有興趣可以做些邏輯推理的練習

    想象一下您自己身在一個有三個電開關的房間裡。在與之比鄰的房間裡有三個燈泡(或者說放在普通桌子上的臺燈)- 他們是不亮的。每一個開關控制一盞臺燈。您是不可能從一個房間看到另一個房間的。如果你隻可以開著電燈進入房間一次,你怎樣才能知道哪個開關配哪個燈呢?你的任務就是去確定所有三個開關(就是什麼燈泡是連接著開關1,2和3的)。一個乒乓球掉在瞭一個很深很緊的管裡-大概有30厘米長,管子埋在瞭水泥地裡,隻有1厘米露出地上面,所以你不可以移動它。管子隻是比乒乓球寬那麼一點點,所以你不能把手伸進去。
    你怎樣才能把它完好無損地拿出來呢?有個男人住在十樓。每天他會乘電梯下到大堂,然後離開。晚上,他會乘電梯上樓,如果有人在電梯裡-或者那天下雨,他會直接坐到他的那層。否則,他會坐到第七層,然後他會走三層到他的公寓。你能解釋為什麼嗎?你怎樣才能把一個球盡量大力地拋出去,然後球又會折回來,甚至它沒有碰到任何東西,也沒有任何牽制物,也沒有人接到再拋回來。你在一個除瞭兩根鐵針就沒有其它金屬的房間裡。隻有一根鐵針是磁鐵。你怎樣鑒定呢?讓我們來看看一些原始的有機體分解,每一分鐘都分裂成同原來相同體積的兩部分。在12點的時候,容器裡是滿的,那在什麼時候容器是一半滿的?一個阿拉伯酋長要求他的兩個兒子比騎駱駝到遠方的城市去,看看誰騎得慢,誰就可以繼承他的遺產。兩兄弟在徘徊瞭多天後,決定去問智者的意見。當聽完智者的一番建議後,他們跳上瞭駱駝,能多快有多快地跑去哪個城市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