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不驚人死不休(104)書讀到最後,讀的無外乎是思維
2016-08-13 16:50:06
觀點:
一個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樣用閑暇時間。閑暇定終身。特別在這個組織不健全的社會,我們要想生活不苦痛不墮落,隻有使我們的精神有所寄托。 ——胡適最忌諱的是用短線的思維去做大行情——一波大行情下來收益卻寥寥無幾,同樣忌諱用大行情的思路去做短線,原本想跑個短線結果卻因走得慢被套牢。——時寒冰真正的現代職業中,不是所有工作都是我們喜歡的,但是因為責任,你得加班加點地做。其實超過半數的人對工作都是應付著幹的,假如這個工作隻有責任的話,我們就要跳槽。責任感隻是一個邊界,不是我們要追求的目標,我們要追求的目標是快樂。——袁嶽許小年:勿以抽象的人民替代具體的個人,勿以偉大的人民壓制平凡的個人,勿以神聖的人民否定世俗的個人,勿以人民的名義剝奪個人的權利和自由。我隻見過張三、李四、王五,從未見過人民。抄襲這東西,這年頭也洋氣瞭,叫Ctrl+c精神。人沒有精神是不行的,對於中國互聯網的許多站點,不發揚ctrl+c精神是萬萬不行的。抄文章,抄服務,抄模式,還算小的瞭,搞不好那一天,連你整個站點都被ctr+c瞭。反正大傢都在抄,抄瞭誰的誰也不敢說。當然,抄也要抄得有水平,有風格。抄得有水平的,比如百度,抄出來中國的Google美名來瞭,相比,google就沒有抄出水平,抄瞭個點連接新開窗口,還要被人在采訪中給指名道姓。——陳小華“你總會遇到一些傲氣十足的人,把別人都不放在眼裡。”“惹不起就躲開。”用師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曾子憤怒大多來源於恐懼,厭惡大多來源於嫉妒。如果有一天,你成瞭你討厭的那類人:刻薄的上司、愛吹牛逼的客戶、炫富的土包子、褲腰帶提到胸口的領導、有著無數腦殘粉的盲流子明星。那麼,你就成功瞭。這就是所謂的“中國式成功”。——留幾手孫悟空結交瞭很多朋友,卻沒有一個知己,能夠深交的也幾乎沒有。唐僧沒有多少朋友,卻總有幾個人願意幫助他。這就是外向人與內向人,在社交活動中最典型的特征,社交的高手往往是內向的人,並非不怕跟陌生人說話的外向人。——韓三奇友善確實是種病,病就病在企圖取悅所有人。過度友善的人,害怕拒絕,因為他們看來,拒絕別人同樣是件傷面子的事。把面子看得比天還大,往往源於內心的弱小。事事害怕讓別人失望,也是一種自卑。生活總有點欺軟怕硬。一個完全不懂拒絕的人,也不可能贏得真正的尊重。——蘇芩
思辯:
什麼叫好的平臺?就是這公司你進去之後發現,牛逼的人一抓一大把。更杯具的是,那些比你牛逼的人還比你更努力!這種公司就是好的平臺。什麼叫壞的平臺?就是這公司你進去後發現,吹牛逼的人一抓一大把。更悲劇的是他們不僅不幹活還天天黨同伐異,把所有幹活的全幹掉,讓你越來越心灰意冷!這種公司就是爛的平臺。——@實用心理學經常有人評論這不好笑那不好笑,其實也沒錯,很多東西確實不怎麼好笑,但這不是問題的關鍵。問題關鍵在於就算你看到的一切都不好笑那也無妨,不是還有你自己呢嗎,那足可以讓你笑上一輩子啊。——@南城奧斯卡通常來說,對於書名中包括“別告訴我你會……”的書,我都滿懷敬意,我覺得我肯定就是那種不會的人。——蕭秋水下午出門逛街,突然被一個陌生男人搭住肩膀,語氣十分親熱地問這問那,氣得我一把甩開他:“你誰啊你?有毛病吧?” 男人驚訝地看瞭我一會兒,突然一拍腦袋:“對、對不起……我忘瞭現在是2013年……我們還不是戀人……抱歉,請忘瞭這件事吧” 說完轉身離去。——@小野妹子學吐槽現在的年輕人,不思進取,專搞歪門邪道,我們局長傢體重為200斤的女兒今天結婚,婚禮現場這幫同事不僅玩命的拍馬屁,還昧著良心誇新娘好看,難道隻有這樣才能升官發財嘛!膚淺!好瞭,不說瞭主持人叫我拜堂去瞭。——@大頭和他的朋友們如果聽到長輩嘆息“現在的年輕人真沒教養”“90後就是愛胡鬧”,那麼他一定是沒從事過服務業。無論你是收銀員、服務生,還是空姐、前臺,你都會發現,絕大多數擾亂秩序、愛找麻煩、胡攪蠻纏的,都是上瞭歲數的人。反倒是年輕人,仿佛一點兒活力都沒有,異常地老實。——@小野妹子學吐槽不是我沒文化,詞匯量低, 隻是當喜悅, 傷悲, 憐憫, 落寞, 憤怒, 絕望, 平靜, 無助, 失望, 滿足, 激動, 疼痛, 舒適, 欣慰,溫暖, 寒冷, 恐懼, 沮喪, 苦逼, 憂愁, 尷尬, 困惑, 疲勞, 熱情, 冷漠, 消極, 厭世, 思念, 支持, 抵觸..這些情緒都可以用一個"cao"來表達的時候我幹嘛要和你說那麼多。問:女生都覺得打籃球比打羽毛球帥嗎?答:主要看臉。長得帥的踢毽子都帥,長得醜的打高爾夫都像在鏟屎。我覺得蘋果好吃,有一堆理由;你覺得香蕉好吃,也有一堆理由。我和你到底誰正確呢?我怎麼才能說服你改吃蘋果呢?我們都正確,我無法說服你改吃蘋果。我若嘗試這種說服,那我有病,腦袋需要用蘋果砸一砸。絕大多數選擇,並無標準答案,各人隻是滿足各人的偏好,不必去說服別人,也不必讓人來說服。為什麼很多大學生畢業後都說大學所學知識無用? ——@神回復:因為在用那些知識人都忙,沒空閑扯。從小學數學不隻是為瞭算賬,而是為瞭鍛煉邏輯。從小學語文不隻是為瞭編故事,而是為瞭表達自己。而大學與人生其他階段、包括求職以及工作若幹年後做中層的階段一樣是一個重在積累、順便爆發的過程。年輕人習慣找答案不難理解,但是習慣找替罪羊就是隱患。現在的社會流行批評政府和CCP,但是,過完瞭嘴癮能讓你解決問題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