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不驚人死不休(104)書讀到最後,讀的無外乎是思維
2016-08-13 16:50:06
生活:
尊重是自己贏得的,不是別人施舍的!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具有說服力瞭,因為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 ——餘華《活著》生命也好在無意義,才容得下各自賦予意義。 ——木心是的,我很重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勇氣這樣說。我們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們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這絲毫不意味著我們不重要。重要並不是偉大的同義詞,它是心靈對生命的允諾。 ——畢淑敏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裡,隻能靠一些符號同別人傳達自己的思想;而這些符號並沒有共同的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是模糊的、不確定的。我們非常可憐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財富傳送給別人,但是他們卻沒有接受這些財富的能力。因此我們隻能孤獨的行走,盡管身體相互依傍卻並不在一起,既不瞭解別的人也不能為別人所瞭解。——毛姆答應我,忍住你的痛苦。不發一言,穿過整座城市。 ———海子不相信世界就是這樣,在明知道有的時候必須低頭,有的人必將失去,有的東西命中註定不能長久的時候,依然要說,在第一千個選擇之外,還有第一千零一個可能,有一扇窗等著我打開,然後有光透進來。——王小波沒有一點兒瘋狂,生活就不值得過。聽憑內心的呼聲的引導吧,為什麼要把我們的每一個行動像一塊餅似的,在理智的煎鍋上翻來覆去地煎呢?——米蘭·昆德拉《不朽》真實的生活是,認真做好每一天你分內的事情。不索取目前與你無關的愛與遠景。不糾纏於多餘情緒和評斷。不妄想,不在其中自我沉醉。不傷害,不與自己和他人為敵。不表演,也不相信他人的表演。——安妮寶貝我總是跟農民說恭維話,因而又總是聽到他們把自己生活的地方貶得一塌糊塗。站在明媚的陽光底下,身旁是盛開的油菜花,小麥、水稻正在茁壯成長,他們談論著自己的傢鄉是多麼艱苦,臉上卻帶著無與倫比的快樂表情。 ——彼得·海斯勒《江城 》
情感:
父母一輩都節衣縮食。其中有他們的安全感和成就感。他們一輩子領死工資,之外再掙不到一分錢。今天省,明天才有飯吃。就算兒女有錢,但未來不可測。節省才有安全感。省一分就等於多掙一分,這裡有他們的心血、技巧,有成就感。節省也是惜福。享福即是消福。所以兒女也應該體諒、隨順父母的這種節儉。——@孕峰 nature我媽看到我手機屏保是陳學冬,她就問我「你喜歡他呀?」「是啊,他長得好看。」「他不會喜歡你的,你長得太醜瞭。」 我覺得我不是親生的~她的空間訪問密保問題是「我的男神叫什麼名字?」我把她老提起的那些男明星與學校裡最帥的男生名字都輸瞭一遍,都顯示錯誤。忽然福至心靈,手顫抖著,輸入瞭自己的名字,一按回車。。。果然也不是,呵呵~在愛人還愛我們的時候,經濟獨立,有自己的樂趣,生活空間。這樣在放棄的時候,我們才能灑脫的放手,開始新的生活。鄉下老傢傳來消息:一對老鄰居,奶奶65,爺爺72,炎夏裡正在非常頂真地“鬧”離婚,砸瞭電視、分床睡、各吃各、算傢產、跑民政局。原因是彼此懷疑對方 “不忠”、有“外心”。聽聞此訊,不知怎麼搞的,肅然起敬,更有一種茍且偷生之感。兩位老人我記憶頗深,長期務農,手似枯藤,皺紋縱橫如渠。——@作傢魯敏愛一個不愛你的人就像抱著一顆仙人掌。你抱得越緊,越受傷。不管你對多少異性失望,你都沒有理由對愛情失望。因為愛情本身就是希望,永遠是生命的一種希望。愛情是你自己的品質,是你自己的心魂,是你自己的處境,與別人無關。——史鐵生《務虛筆記》將感情埋藏得太深有時是件壞事。如果一個女人掩飾瞭對自己所愛的男子的感情,她也許就失去瞭得到他的機會。 ——《傲慢與偏見》“我跟好吃的,你隻能選一樣!”“我選你,你會給我買好吃的!”浪漫那些事兒。老媽說:“浪漫得有物質基礎,給我買吃的,給我買穿的,給我買用的,還有我喜歡的,這才叫浪漫!你看你爸!啥啊這是!”老爸不高興瞭:“啊!要西瓜給你買西瓜,要水鞋給你買水鞋,要蒼蠅藥給你買蒼蠅藥,你喜歡種地,那鋤頭誰給你買的?!這還不浪漫?!我虧待你瞭嗎!”OMZ......
智慧:
我從來沒有掩飾過自己的無知、無名、無錢、無愛等各種無,我隻是從來不因這些“無”而自卑,因為無知,所以我才會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隻是可能,我學習的 方向,和大眾要求的不同,所以,在世俗的眼裡,我的學習,也是娛樂。很多人不能理解,一個這麼不求上進的人,怎麼還能為人師表。在知識的疆域,我的所求,沒有邊界,如果必須說有,是生命的盡頭。——秋水:如果真的不要馮友蘭提出“人生四境界說”,這是他對哲學的一大貢獻。我們可以嘗試對此說稍加拓展:一是生物境界——最低的境界,溫飽食色而已,是乃凡人;二是功利境界 ——名譽、金錢、地位和權力,是乃俗人;三是認知境界——“寧願找到一個因果解釋,而不願獲得波斯王位”(古希臘哲學傢德謨克裡特語),是乃高人;四是道 德境界——道德完美,上不愧怍天地,下不辱沒先人,中不違背良心,是乃完人;五是宇宙境界——超越凡俗,融入宇宙,不圖得失,不計生死,是乃超人。所以, 人格的第二意義是人生境界意義——人生價值追求達到的境界決定人格的高低。任何行業,隻有真正沉浸其中,你才能成功,而要想沉浸進去,就必須深層次地掌握這個行業的方法論知識。書讀到最後,無外乎讀思維。——《引爆創意》一個人和書籍接觸得愈親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統一,因為他的人格復化瞭:他不僅用他自己的眼睛觀察,而且運用著無數心靈的眼睛,由於他們這種崇高的幫助,他將懷著摯愛的同情踏遍整個的世界。——茨威格我們都是一樣的平常之人,和光同塵,在世沉浮,悲喜交集。對於與我們個人境遇不同的人,能給予的最高尊重或許就是視若常人,安然待之,不刻意地顯露同情,不急切地播撒自以為是的善意,我們隻是一起分享生命的喜悅。無條件地接納一個不符合自己標準和理想的人,真的需要深刻的智慧與愛。我的不再完美反而帶來瞭成長的契機,並且放下瞭膚淺的執著,也使我更能體會人們因理想和標準而造成的壓力與緊張。——胡因夢《生命的不可思議》正是因為你內心沒有愛,所以你不停地從外面尋找愛來填滿自己。這種愛的缺乏就是你的孤獨,而當你看到這個真相,你就再也不會試圖用外在的人或事來填補瞭。—— 克裡希那穆提《與生活相遇》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楊絳《一百歲感言》縱橫,勾距,長短,策士,謀略,統統都屬於陰謀之術,以前有人所說的什麼“陰謀”、“陽謀”,並不相幹,反正都是謀略,不要把古代陰謀的陰,和“陰險”相聯起來,它的內涵,不完全是這個意思。所謂陰的,是靜的,暗的,出之於無形的,看不見的。——南懷謹佛學為什麼講無常?因為世界上的事沒有永恒的。人的欲望,永遠貪求永恒,想永遠保持存在,那是永遠不可能的,那是笨蛋,是看不清楚的人搞的。所以佛告訴你,積聚必有消散,崇高必有墮落,合會終須別離,……那是必然的道理,這是大原則。—— 南懷瑾《人生的起點和終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