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不驚人死不休(104)書讀到最後,讀的無外乎是思維

2016-08-13 16:50:06

心理:

    有一個現象叫“飛輪效應”。為瞭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我們必須使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反復地推,每轉一圈都很費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飛輪會轉動得越來越快。達到某一臨界點後,你無須再費更大的力氣,飛輪依舊會不停地快速轉動。——這就是習慣的力量一個土鱉公司,一個月隻給你開5000塊錢,但是這個土鱉公司的寫字樓設在瞭CBD,郵件文件夾雜瞭一些英文,會有一臺咖啡機(老板在歐洲讀野雞大學時候 淘回來的),公司裡有一些時尚達人,經常組織KTV,工作快節奏。然後你的優越感比月薪2萬元的程序狗要強。這就是垃圾企業文化洗腦+自我意淫的雙重假象。——@留幾手你盯著屏幕刷微博,而朋友們去喝酒去逛街去唱歌去旅行。你無時不刻都盯著屏幕,你從早上看到晚上,轉發瞭不計其數的哈哈哈哈哈,笑瞭一天,你翻瞭翻通訊錄,發現沒一個人能陪你說說話,於是你又點回微博,看到瞭好多陌生人給你評論,你與他們一起哈哈哈哈,你笑得連眼淚都流出來瞭。——@河生青樹有時候我覺得很不公平,為什麼很多人騎車來瞭一次西藏心靈就被凈化瞭,而我在藏區待瞭二十年還是這麼齷齪.....——via 人人網 揚卡洛夫milan小時候我吃完糖葫蘆必把竹簽子插進井蓋的窟窿眼裡,直到後來電視開始播忍者神龜,我就再也沒那麼幹過,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極其善良的人。——@謝潑德剛剛經理找我談話:小李,你來公司也有幾個月瞭,表現都還不錯。可是最近很多同事都向我反映,你說話的口氣有問題,希望你改正下。我點瞭點頭回到座位上,想到自己在公司一直都是小心翼翼,這樣都會得罪人。難道這就是職場麼?90後就這麼不受待見!?越想越委屈,順手又剝瞭個大蒜嚼瞭起來……我隻想證明一件事,就是,那時魔鬼引誘我,後來又告訴我,說我沒有權利走那條路,因為我不過是個虱子,和所有其餘的人一樣。——《罪與罰》就算給你100萬,你也不會做的事情是什麼?——@神回復:還給你!“和女神在一起纏綿時最怕發生什麼?”“醒瞭。”——@正宗好魚頭排隊的時候,你會發現一個規律——另一排總是動的比較快;你換到另一排,你原來站的那一排,就開始動的比較快瞭;你站的越久,越有可能是站錯瞭排。這就是神奇的墨菲定理。所以,不讓自己後悔的最好辦法,就是堅持你的人生夢想而不去張望別人。

教育:

    寫詩在中世紀的波斯是最賺錢的職業之一。最牛的詩人,寫一個對句值一個金dinar,合4.7美元。這個詩人獻給蘇丹一首有6萬對句的長詩,蘇丹準備付錢,但大臣們覺得太貴,反對,於是蘇丹把金幣改成銀幣。詩人很憤怒,又寫瞭一首諷刺蘇丹的詩,一個貴族花10萬dinar把這首詩買回來銷毀。那是詩人的 黃金時代。——@胡媛人稱“小諸葛”的名將白崇禧,有一套自己的教子哲學。據說,兒子如果跟人打架,他第一句話常常是:是欺負別人還是被人欺負。要是兒子欺負別人,就會挨揍。 之後,他還要拎著兒子耳朵,親自登門道歉。如果是被人欺負瞭,他會補問一句:“你還手沒有?”要是沒還手,也會挨揍,而且比前一種情況揍得更狠。在他眼裡,這樣的教育,不會教出兩種人:狂徒或懦夫。因為這樣潛移默化的結果,會讓人漸漸生有兩顆心:敬畏之心和無畏之心。因為無畏,方能有所作為;因為敬畏, 才知有所不為。我鼓勵所有的年輕人,趕緊拿個小小的攝影錄音機,認真地去采訪自己的長輩,去做他們的口述歷史。因為,從個人的小歷史中你可以看見真實的大歷史,年輕人認真傾聽身邊的人說,很可能發現,長輩們所親身經歷的,和課本裡頭所教的,國傢希望你知道的,竟然差 距有那麼大。——龍應臺一熊孩子在泳池邊玩麻雀,把它反復摁水裡。看不下去喊他住手,丫我行我素,我漸漸火大。這時熊爹來瞭,瞪著我問:我兒子怎麼你瞭?我說明瞭一下,他猛地倒提起熊孩子插水裡,然後拎起來問:好受不?熊孩子大哭。熊爹冷笑:不好受就對瞭,鳥也不好受呢。——@兩色風景嘎斯坦福大學進行實驗:先讓學生完成簡單的測試,A組被贊“你一定很聰明”,B組被贊“你一定很努力”。第二輪實驗,學生可選擇題目難度。結果,B組有90%學生,選擇更難的題;而A組大部分選瞭低難度的題。分析失敗原因時,A組多認為問題出在自己的智商;而B組多認為自己沒有盡力,所以更願意努力嘗試各種解題方法。研究者認為,實驗結果適用所有人。被贊聰明,易讓人把責任推給天賦,且不願冒險,以免破壞“聰明”形象。而被贊努力,讓人覺得掌控著成功的按鈕。近日,學霸情侶董宇陽、孫維維分別獲得第45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IChO)世界第一和第二,同時大方公開戀情。女生孫維維表示:最開心的不是得瞭什麼牌子什麼名次,而是和你並肩站在瞭最後的領獎臺上!愛TA,就和TA一起走向優秀!#咬文嚼字 #“單薄(bó)”不要讀成(báo);“按捺(nà)”不要讀成(nài);“不著(zhuó)邊際”不要讀成(zháo);“湖泊(pō)”不要讀成(bō);“勤能補拙(zhuō)”不要讀成(zhuó);“腹(fù)背受敵”不要讀成(fǔ);“名副(fù)其實”不要讀成(fú)。理論上來說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應該是越來越嚴謹,尤其是對於偶爾還寫點東西的人來說更應該這樣,因為在寫東西的過程中會慢慢的形成一種嚴謹的邏輯,這種邏輯會讓你在寫的過程中想怎麼才能讓人快速的明白你想要表達的東西。——河石子超乎一切之上的一件事,就是保持青春朝氣。 ——莎士比亞1400年前,隋煬帝創辦“科舉制”是當時全世界最科學的人才選拔方式……可到瞭今天,這卻成瞭一個讓孩子痛苦、傢長痛苦、老師痛苦、社會痛苦以及所有人都不會好過的——《中國式教育》。裡面還有很多數據,真的這麼嚴重嗎? @蠻牛的工作室 視頻:http://t.cn/zQVVY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