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6:55:39
如果說蘇聯當時的國傢社會主義的確在某種程度上帶有極權的性質,德意志民族二戰期間的法西斯極權也顯而易見,但是如果從經濟思想以及其哲學根源來分析,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德國的歷史學派都屬於支持國傢幹預型的經濟,這也是經濟學或者說經濟現象自產生以來重要的一支。而羅素則從他們共同的哲學思想黑格爾來論證其極權思想的來源,並且其論證過程也缺乏理論分析,而是說“在黑格爾年輕時,他熱烈地崇拜拿破侖…甚至在他的《歷史哲學》裡的最近版本中,他仍然提及亞歷山大、凱撒、拿破侖,認為他們非常偉大,足有資格豁免他們道德法律上的迫不得已的犯罪。”或許是他對於戰爭的強烈反感和對全人類的強烈責任感,使得他對於某一些在實踐中出瞭偏差的理論難以包容,同時他又是一名完全的自由主義者,對於英國的自由主義以及重商主義傳統相當之推崇,認為“商業與自由主義互相關聯的原因很明顯”。這種談不上理性的對於其他思想的論斷實在讓我在看書的過程中難以接受。
我個人覺得,“自由之路”更多地是對其他社會發展構思的批判,否認其“自由”之處來證明自己的自由,而百度百科中介紹到的羅素的社會主義者傾向和主張對自由的限制,不能說沒有體現,但體現的面是非常之窄的。 而我的重點也不是在於批判羅素在早期寫瞭這麼一本書裡面的理論和思想和我們以為的根本不一樣。羅素本身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哲學傢數學傢和思想傢,可能還有別的我根本無法瞭解的重大領域的重大成就,他在數學上的成就為數學和物理的發展都做出瞭貢獻。我隻是覺得,社會上大多數的思想是被少數精英分子的思想引導著的,比如被羅素,他來給我們普及哲學,我們便接受。社會上存在著的精英階層,他們或者掌握瞭資本,或者權利,或者思想,能對這整個社會施以比我們大得多的影響,但我們卻不能保證這份影響是正效應的還是負效應的。就連最為自由的思想也不是沒有門檻的,總有一部分人是牽引者而更多人是追隨者。要想真正成為思想上的自由者、獨立者,可能最重要的是先要成為知識上的豐腴者。所謂的人雲亦雲,不都是因為自己不太懂麼。
點評:允許批判中的批判是對自由的一種肯定,正如羅素說的:“同大自然的力量比較起來,人的生命確實是微不足道的東西。時間,命運和死亡,我們的一切都要被它們毀滅。盡管它們占壓倒性的優勢,但人對它們的思考則更為偉大。這種思想使我們不再屈從於在無可避免的命運前低頭,而是吸收它,使之成為我們自身的一部分。”這裡重點解釋一下羅素的自由烏托邦。
作為偉大的哲學傢很少有像羅素一樣從最現實的角度關懷每個普通人類生活的最終幸福。羅素不是個坐在象牙塔裡的人,是個有著普世人文關懷的哲學傢,他理智而又豐富的情感世界是維系他與世界的紐帶,這種紐帶是他在黑暗的戰爭年代中建立起來的,也正是這種紐帶讓他變得對人類自省的意識和未來的發展飄忽在失望和理想化之間。
羅素對於很多所謂偉大的哲學傢都有著公正深刻的批判,黑格爾之流甚至被批判的體無完膚,他思想的廣度和深度鮮有人企及,這也得益於他在數學上的修為。
也許由於對數理哲學清晰性的偏愛,羅素在《自由之路》中描繪瞭一個如此清晰的理想化社會,而在我看來如果僅僅依靠人類的自省,這是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烏托邦。在這個混沌的世界,有著太多的沖突,不同的社會制度,不同的意識形態,不同的地緣政治,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文明程度……
任何一種沖突都可能影響世界,各個種族和國傢之間有太多太多不可調和的矛盾和偏見,而教育起得作用隻是維護這些矛盾和偏見,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都是教育的成果。
當自下而上的革命不再可行,也許隻有在一個人類文明之外的作用力下人類之間的矛盾才可能被淡化,例如地球資源的枯竭,環境的惡化,地外文明的襲擊。
還有一種可能性,在於人類共同開發地外殖民地的過程,當然隻限於最先進國傢的精英們,他們可以在月球或者火星上從零開始建立一個理想完美的社會。向先哲羅素致敬,畢竟他給我們指明瞭一個看起來如此誘人的方向,並且其中很多關於個人生活的部分是可以通過個人的自省和努力來實現的,而基爾特社會主義就是每一個被喚醒理性的人的精神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