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到想看的邏輯

2016-08-13 16:57:21

爛片的調子定瞭,觀眾心裡邊早跟明鏡兒似的,他們不是要看電影,而是為瞭買到一個電影話題,於是大傢心照不宣地你情我願瞭。華誼兄弟的王中磊說,花30塊錢看一場《富春山居圖》,能聊一星期,值瞭。這確實值,觀眾從一部難以形容的爛片裡所獲得的在人群中的認同感,以及智力上的優越感是難以被量化的,就像大傢看國足踢球時通過對比總能反襯出自己在人格上的高大。

社交網絡給這些看完電影的年輕人提供瞭消費共同話題的場所,電影的好壞倒成瞭次要問題,重要的是能夠一起品頭論足、一起揶揄調侃。因此人見人罵的《富春山居圖》是個爛電影無疑,但它也是個好談資,3天破億自在情理之中——端午假期的黃金時段,電影院裡它獨自開放,沒有噱頭上過硬的對手,天時地利再加上另類的人和。

觀影文化發展成瞭這樣:常備一顆準備吐槽的心,好像隻有在吐槽中才能忘瞭它的爛,隻有先拋棄瞭對它的尊重,才能啞然失笑。浸泡在這樣的大眾文化裡,精神生活的高地被娛樂占領瞭,娛樂生活的高地被吐槽占領瞭,人們養成瞭吐槽的自覺性,但是忘瞭審美上的自覺性。

電影在今天之所以這樣有群眾基礎,我猜並不是因為需要,而是因為年輕人的線下生活實在貧乏。看電影幾乎是年輕人唯一消費得起的娛樂項目,尤其是對於學生,約會差不多就意味著去看電影。

這些年在中國有一個很明顯的趨勢,就是當一件事發展到無路可走的時候,資本的介入會改變一切,當資金量達到一定規模,怪力亂神的情況就發生瞭,它在市場上頃刻變得呼風喚雨、路路暢通。中國電影是,中國足球也是。在電影的牛市裡,過億的投資可以擺平院線的檔期,推牛糞上席;中國的足球聯賽被人遺忘的時候,重金打造的俱樂部又搖身一變成瞭亞洲頂級。

資本成為新的王權,它決定瞭大眾的審美和趣味。但資本的下一個目標還是資本,在有審美自覺性的商業社會,這可能帶來不斷優化的美感上的愉悅,可在沒有審美自覺性,尤其是在品質優劣隱然難辨的市場中,大眾的趣味終會走向失落。在金元決定眼界的時代,表面上看似乎人們熱愛審醜,但本質上,你無可選擇。

點評:我覺得這是個個案,別以為觀眾都是傻瓜。資本市場想拍爛片,想燒錢,那讓他們去拍好瞭,看人們還會買多少次賬?如果說人生的成長難免經歷幾次苦逼的事兒,那麼觀影自然少不瞭遇上幾個爛片兒。也許就在下次,無論人傢怎麼說,我終於可以選擇不看。

附個小常識:爛片當道如何選擇電影?選擇電影時,可以借助一些評價比較客觀的網站,比如時光網。相對於其他電影評價網站,時光網上的評價相對更加公正一些,豆瓣網也有電影評分,豆瓣是很多文藝青年聚集的地方,也具有一定的參考性,但我還是推薦時光網。豆瓣網的評分系統隻有1-5顆星的加權平均,而時光網則根據影片印象、故事、畫面、表演、音樂、導演多個維度綜合評分後得出的結果,相對更加科學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