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6:57:59
文/藍色橙子
不管現實如何,內心裡總懷有對美好的向往。
1. 財富
財富,我以為,其實是一種生命力,堅韌並執著。
物質上的富足,固然必不可少,但其實在人生的任何時候回顧,我們深以為敬的其實不是買彩票中大獎的時候,不是血拼回一堆名牌化妝品衣服的時候。而是-- 在高考前挑燈夜讀的時候,是大學裡在自習室等待那個ta出現的時候,是拿到崇拜者的演講或演唱會入場券的時候,是為工作中的某個不如意或被誤解號啕大哭的時候。也許,這就是我深以為敬的財富。如果某一天不幸千金散盡,他們將是堅強的“還復來”的動力,而如果某一天我不幸失去瞭他們,充沛的情感,對美和進步的追求,對粗鄙和精致的感知,那我真的就是一個落魄的窮鬼瞭。
2. 愛情
愛情其實是一個很狹隘的東西。如果要愛情承擔什麼山盟海誓,那真是一種太大男子主義的態度瞭。
人性有太多面,善良,虛榮,寬容,自私,克己,執著,愛情也許隻是其中一面。如果說愛情的力量有多偉大,可以塑造甚至改造性格的某些面,我相信;但是反過來,愛情沒有義務承擔社會規則上,道德上的要求。愛情就應該是純粹的兩情相悅,沒有束縛,甚至不需要顧及婚姻這種社會制度的產物。《西雅圖》裡文佳佳回過頭找到弗蘭克的時候,就是愛情褪去外衣的時候,而他們會不會在一起,會不會生寶寶,則是他們的人生態度瞭,這一點和愛情無關。愛情是偉大的情感,因為有瞭愛情,我們才發現瞭自己的膽怯和短見,勇敢和執著。他是一個放大鏡,放大瞭我們性格中原本束縛或壓抑的東西。所以他美好,值得歌頌。所以其實我們追求他,歌頌他,是因為他解放瞭我們自己。
我們其實都“愛自己勝過愛愛情”。
3. 自我
很多時候,我都遺失瞭自我。當聽到人們談解放,談個性的時候,我才發掘其實每個人和每個人都那麼不同。是因為自然的慷其之慨嗎,創造瞭生物性上一致,但卻個性迥異的人群。我們贊美,爭論,我們和他人合作,抗議。這個世界因此異常精彩。我曾經為自己的缺點痛苦過,但是生活教會瞭我什麼是多元,容許我以自己的方式生活。我無比的幸運,活在一個價值爆發的時代,那還有什麼理由不坦率一點。我有瞭自己的價值觀,信仰,審美和生活態度,也還時不時的有些小困惑和小情緒。好吧,我承認。我需要雞湯和勵志,我愛幻想和發呆,我嫉妒還懶惰。我蜷坐在床上,還渴望明天有面包。我對身邊的乞丐冷漠,還渴望去西部做義工。我接受瞭這樣的自己,因為我相信,未來我會進步一點點。嗯,不抱怨,默默的進步,一點點而已。
4. 理想
小時候有很多理想,語文老師,寫童話的,蛋糕店老板,兒童攝影師,等等。理想其實是一個並不嚴肅的字眼,也難怪理想主義總給人一種虛無縹緲的感覺。想找到一個比較莊重的詞來描述此生所愛,卻遍尋不得。《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少年要尋找內心的天命。其實尋找天命並不困難,難的是這種追求的姿態和不斷與內心對話的勇氣。
曾經我不忍或羞於談論理想,因為他太荒誕虛無,隻能藏在心裡以硬殼包裹。現在漸漸覺得如果不腳踏實地,就沒有資格談論理想。理想從來不應該被束之高閣或藏藏掖掖,他應該是以親切和真誠的面目視人。如果我的理想是蛋糕店老板,那我就要開始去學烘焙,如果還沒有足夠的錢,那就要踏踏實實的工作掙錢,哪怕是做枯燥和卑微的事。
目標明確和執行力是對待理想最好的態度。人生苦短,對待理想,應該以一種臨終的態度。
5. 致青春
青春是一個太有誘惑力的字眼瞭。他的誘惑在於他的短暫和張力。
在生理上,他是短暫的。當一個人對生活不再有選擇時,他即到瞭青春的終點,人生開始走到一個確定的軌跡。從這個意義上說,青春實際上是有勇氣做選擇,有勇氣浪費揮霍的權力。但是他難道不可以貫穿人生的始終嗎?也許是。但是對大多數人包括我在內,我的內心都沒法承載那種坐過山車的震蕩感,更渴望安全感和認可度。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都容易懷念青春的緣故。
另一種意義在於青春的張力。《致青春》裡鄭微可以在陳孝正和林靜中做選擇或被選擇。林靜離開,陳孝正也離開,然後他們又都回來,像是在眼前過幻燈片一樣。選擇的錯與對,可以沒有標準。我們隻需要經歷,不做評判。在《致青春》裡,我看到的都是揮霍,是鄭微一氣之下打翻的飯盒,是阮莞執著無悔的對男友的愛,直至付出生命,也是陳孝正頭也不回的踏上美利堅,若幹年後,他回來尋找舊愛,低頭吐著煙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