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的安全感

2016-08-13 16:59:45

文/XiangJun

我自小就是一個特沒安全感的人,這可以體現在我從來不懂得如何相信一個不瞭解的人。在公共場合我總是非常註意自己的財產,總感覺如果我一離開它馬上就會被人順手偷走;在路上走有時會害怕突然有人會給我一悶棍;別人給我下的承諾我從來不敢馬上相信,總是要會不自覺地依據他之前對我的所作所為來判斷。這些表現可以解釋為我是一個小心謹慎的人,但也可以說我是個特沒安全感的人。

有一種言論,說安全感是自己給的。這大多用來規勸那些對男朋友缺乏安全感的女孩子,屬於感情范疇內的安全感。在我看來,安全感不僅僅隻屬於感情范疇。每天是否能吃飽是一種對生活的安全感;是不是能夠放心地在街上行走是對社會秩序的安全感;還有對工作穩定性的安全感等等。所以安全感是一種很寬泛的對生活方方面面產生的一種微妙心理感應,有些安全感需要靠自己,而有些安全感是無法靠自己生產的。就比如對待生活的安全感,想要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狀態,隻有盲目的樂觀是不夠的,也得靠個人的努力去爭取一些物質上的需求,你隻有努力做,才會有回饋,這種對生活物質上的安全感是自己能給自己提供的。但對於人際關系包括感情方面的安全感呢?我們是否能從自我的心理安慰中獲得一種安全感?這種安全感到底是可信的踏實,還是自己動用瞭阿Q的精神呢?

隻談人際關系包括感情范疇內的安全感,我認為這種安全感是無法自己給自己提供的。如果男朋友天天夜不歸宿,在外面花天酒地,平時舉止輕浮,對其他女孩子動手動作,一個女孩子應該有安全感嗎?她可能有安全感嗎? 安全感取決於一個人表現出的行為有多可靠,他的人格和品質有多值得信賴,換句話說,在人際范疇內的安全感來自對於別人的信任,而對別人的信任在一定程度上又取決於我們對其瞭解的程度和對方行為的可靠程度。(閱讀註:這裡我原先有個理解,是這個安全感有一大部分來自自己的強大,也就是當前的這個人如果不可靠、不值得信任,那麼自己有能力重新再做選擇,再仔細想想,重新選擇不也是正是為瞭找到真正可靠的人嗎,那麼這個安全感確實出自對方。)

前面提到我是個很沒有安全感的人,在人際關系中亦是如此。不管別人是否相信,我想說我遇到的很多很多朋友並不值得我信任,尚且不談他們是否瞭解我,即使那些瞭解我的人,也會在一些關系到兩方利益的困境時,做出對自己有小利而對我有大害的決定。而那些相互不瞭解的朋友,對他們給我下的承諾更是絲毫不在意,不在規定期限內歸還物品或者錢財,無故爽約等等行為都讓我覺得他們並不在意和我的關系,而在這種情況下,我又如何在面對他們的時候告訴自己這些人是值得信任的,把事情交給這些人是放心的,這種對象是會永遠忠誠於我的呢? 他們輕率的行為出賣瞭他們的內心,他們本不是值得信任的人,我又怎麼能說服自己將重要的事情托付給他們呢?那些言而有信,責任感強,品質正直的人,我願意完全把任務托付給他們,因為我相信以我對他們的瞭解,他們會認真負責地完成我托付給他們的事,而以一種認真負責的態度完成的任務,再差也不會太不堪。(閱讀註:這裡有個疑問,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一步步建立起來的,還是一碰觸就能感知到的,也許我們無法從根本上找到絕對的信任,而應該根據契約精神,首先履行好自己的那一部分。)

現代人缺乏安全感,其實是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的體現。而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在於生活節奏的加快讓人身心渙散,精力無法集中。科技又不僅僅帶來瞭太多的幹擾源,同時減少瞭人們面對面溝通的機會,人們無法通過眼神交流和觀察表情動作來體會朋友之間的真實感情,而這也影響友誼的牢固。有些事情並不總是由自我內在而是由於外界環境的變化所造成的,一個需要安全感的人固然懂得需要如何信任他人,而每一個想要給他人安全感的人也需要懂得如何證明自己值得為人所信任。

點評:孟子曰: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認為某種不安全感應該是伴每個人一生的。隻是強者,心態積極的人,會將這種不安全感,作為一種動力。我們追求的並非是絕對的安全感。而是幸福和快樂。追求的是生活有更多未知的東西。追求挑戰、刺激、追求人生完整的體驗。我們因為超越瞭才能超脫,但這種超脫也不過是去爬生命的下一個臺階。一切仍然是危險的。這種不安全感,其實恰是一種人生的動力。它讓我們珍惜你眼前所有。但,我們往往忘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