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00:02
現在已經25瞭,早已不是男孩。但回首往事,那歲月裡絲絲種種的關聯因果,卻還都是關於學業,生活和母親的。
我傢經商辦企業從小不管我,而我母親12歲上戲劇學校開始賺錢之後17歲當百貨公司櫃臺長之後為瞭滿足當時需要文憑拿高點工資自學初中、高中、大學知識最後考出本科學歷,24歲後當上公務員在檢察院,若幹年後不幹瞭開始做律師到至今。所以,她自信,自強,意志堅強,而且長的漂亮。你說,會有什麼後果?
會有一個後果,很有主見,認定的事情誰也改變不瞭,強勢、霸權主義?其實這都無所謂,最主要是她對孩子的態度,可能是因為她小時候下有弟弟上有姐姐媽媽又偏心得不到愛所以希望自己孩子能獲得自己沒有獲得的。
講些案例吧,現在大傢喜歡按案例分析問題。
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我很活躍,我從小學過國畫、書法、乒乓、武術,自有點記憶開始我就到處旅遊,我爸出差談生意媽媽就會帶我去附近的景點玩,所以那時候我比同齡的小孩見識要多點,也不怕生。但是那時學校已經開始教語文、數學還有英語,老師跟我傢裡反應我坐不住,好動。用我們傢鄉話說叫“搖烏頭”,就是很容易被外界事物吸引靜不下心來的樣子。而我爸媽覺得可能是年紀小外加不懂事長大以後就會好瞭,當然他們還覺得是學校旁邊燒烤啊,零食吃太多裡面含鉛導致小兒多動癥。其實真是這樣麼?你覺得呢?
我89年的,也算八零末瞭,現在上班之餘寫下這文章也是為瞭把我們這一代的一種特殊體會告訴大傢,是另外一種不同的感覺,也許是你們沒體會過的。
我初中的時候成績已經開始跟不上別人瞭,那時的風氣是提倡成績高就是厲害就是牛逼。成績差的同學就是那個X,不聰明,或者是有問題。但也有些同學成績不好卻比較兇悍,也就是行為作風方面比較悍氣,再發展下去就有流氓的感覺,學抽煙喝酒泡小女孩。從心理學上分析也是為瞭提升自我存在感,滿足天然的自我需求引起別人註意。而我如果不想變成那樣,那麼我就要在學習上找突破口,在成績上獲得自我滿足感,不然就會沒信心,沉默,沒底氣。這就是那時我們初中的現狀。我不知道農民在有足夠的金銀後還會不會像以往一樣每日早出晚歸的耕作,反正我那時在衣食無憂的舒適傢庭環境下是沒有感覺到任何壓力的。請大傢不要以成年人的觀念去思考,那時候我才13歲不知道什麼叫社會艱辛,不知道社會很多很多東西,在舒適的環境下也無從體會。現在大傢應該能體會到我想說什麼,猶太人那一套雖然世俗但其實對培養下一代真的非常有用,我深刻體會早點接觸到社會的殘酷和現實的一切是多麼重要。
父母是浙江人,經商不錯。高中是直接買的好學校,你們可能會說生在福中不知福還寫著狗屁文章幹嘛,其實社會上報道的那些外在條件不錯的人你不知道他們內心有多空虛,他們不像以前創業的那一代,知道每塊錢的重要性,也沒體會去賺取每塊錢的艱辛和需要換取的勞動。那時候,成績已經跟不上同學瞭,每天上課也不知道幹嘛,開始逃課出去玩魔獸世界。如果是40多歲的讀者應該會有這個體會,小孩玩遊戲是多麼的令人苦惱。出國是個不錯的選擇,很鍛煉人。讀好學校,旁邊都是優秀的學生其實是件很痛苦的事情,他們有時會不願和你交朋友,共同愛好那就更不可能瞭,偶偶可以打打球,那也是很稀少的,因為他們要讀書。我明白父母他們一個是為瞭孩子能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二來進社會後有個優異的同學圈,不過,說句實話那時還真是挺苦惱的。
有一對好的父母,中國稱有福氣,有一對勤勞能幹的父母,俗稱命好,有一對幫你創下碩大傢業的稱富二代。
特別是命好的或是富二代傢庭的父母,不要以為傢裡環境好瞭什麼都能給下一代,不要以為傢裡什麼都有,小孩現在將來就都不用愁,不要以為自己能幹瞭小孩就不用管瞭。多放點手吧,讓孩子多做點事,多承擔點責任;放手讓他們幹,多做點事他們不會累壞瞭,多承擔點責任他們不會壓壞瞭;多出去幹點事,小孩是安全的,你們不要擔心。隻有這樣你才不會培養出一個對社會沒有用的人,用你的勞動去養活他,你也會失望的。早一點,再早一點放手,初中,小學要讓他們像你們一樣早點認識到社會的苦,做事情的艱辛,讓他們翅膀硬點,比你更能吃苦,比你更有毅力,那他以後才能比你強,比你能幹,或者把你的事業做得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