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03:13
然後書裡面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民族關系,那幾年紛紛要求脫離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以及在他們領地出現的一系列遊行示威流血打鬥逃難避險,說到底就是民族關系與國傢政權的關系。以前學過說俄羅斯有100多個民族,比我們56個民族厲害多瞭但小的時候民族問題還很和諧,現在看來可能隻是我們以為很和諧,所以總覺得俄羅斯100個好像也沒啥,大傢不都是漫長歷史上你來我往的親兄弟麼。今年你占領中原明年你供奉中原,中國的民族歷史貌似就是這樣的,還有過好幾次的民族大融合呢。爾後看瞭書中對幾個關鍵地區的描寫,哈薩克斯坦,格魯吉亞,立陶宛,費爾幹納,巴庫,阿塞拜疆,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在這些地區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就是蘇聯解體的一部分。蘇聯蘇聯,首先是聯合起來的思想根本共產主義被拋棄,然後是聯合起來的組織者共產黨被顛覆,接著聯合起來的組成部分一個個脫離瞭,那最後那紙文件的簽署不過是宣告一聲罷瞭。如果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民族問題,那麼民族狂熱份子的挑撥和所謂間諜和外界宣傳鼓動的工作都會好做的多的多,這一撥人對於蘇聯解體做出的貢獻是巨大的,他們可能來自中央,來自西方,或者隻是無意識形態的暴亂分子,不管出於何種目的,在這一塊民族問題滋生的樂園都活動的如魚得水。作者在描寫那些獨立出去的民族國傢時寫下瞭多句控訴,翻譯的通俗點兒就是,當時一起衛國戰爭時候的兄弟情誼都到哪兒去瞭,當地俄羅斯人給你們建設做出瞭巨大貢獻怎麼能一朝反目,蘇共中央對你們政策性的偏倚和物資的大量補充才讓你們度過難關難道你們忘瞭嗎,你們以為脫離蘇聯就能獲得西方的資助和生活的幸福麼哈哈事實證明你們現在還在苦海中掙紮吧。其實作者還是正面的形象,但我總覺得他對民族問題的看法也更多地是在找對方原因而並非反思自己。
從他的描寫來看,中央政府給哈薩克斯坦派去瞭一名俄羅斯人作領導人,就引來瞭當地的軒然大波紛紛要求換成更能勝任的哈薩克斯坦人最後還是被強制執行埋下隱患,這被作者稱為不妥當的任命引起的嚴重後果。從這就可以看出民族與民族之間的隔閡從沒有消除甚至一直就有著更甚的伏筆,不然波羅的海三國脫離蘇聯後完全沒有必要對當地的俄羅斯人那般仇視。不僅是對俄羅斯人,其他民族之間也有著強烈的對抗導致瞭一系列慘痛的流血沖突。我並不瞭解西亞那塊土地的歷史,但感覺好像生長在貧瘠土地上的國傢的人們更容易有源遠流長的民族沖突,譬如中東地區。由於宗教問題一直對抗的民族也不在少數但說到這些地方我總覺得就是因為原先太窮瞭,人類始祖一開始定居在那兒就處於你爭我搶的狀態然後一直延續便根深蒂固瞭下來。蘇聯在成立的70年間並沒有好好解決這個問題,並非因為一起參加瞭一場衛國戰爭大傢就是上陣親兄弟瞭,並非像俄羅斯認為的那樣其他民族都在自己的庇護下才能順利發展人民才能安居樂業。如果不能為他們的聯合找到一個更必要的理由,分散趨勢的概率總會大於收斂。
共產主義可能一開始就是作為一個聯合的必要利理由。蘇聯創造瞭一種國傢社會主義的體系和制度,促使像蘇聯和我們中國這樣的基礎不強卻又志向遠大人窮志不短的國傢快速在國際上站穩腳跟,但在站穩腳跟和整理好著裝大邁步向前的過渡中卻出現瞭很大的問題。意識形態和國傢建設的關系總是十分復雜,就蘇聯來說,我覺得他們老百姓心中的敬畏是不如我們中國人的,這可能也與我們長遠文化的傳統不同。他們隻是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過程中做出瞭自己的選擇,這並不能說明兩種體制之間的好與壞和是與非。看瞭書中那些被民族主義者煽動起情緒奮力遊行甚至發起沖突的民眾,那些有一個以推翻現存體制為己任的領導者的民眾,我總會弄不清其中的邏輯關系,是群眾選中瞭他們,還是他們利用瞭群眾。
在我們出生的倒數兩年發生的這件事對於整個世界態勢的改變究竟起瞭怎樣的作用,當地的民眾是否還懷念以前超級大國的時代呢,作者眼中的俄羅斯第一代領導人葉利欽隻是一位擅長叛變無力治國的愚笨政客,不知在現在俄羅斯和周圍其他國傢民眾的眼中,他是解放者還是篡奪者的存在。
點評:看類似的歷史劇情,我的心都會莫名的緊張,就仿佛自己也處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卻無從做出選擇,隨風飄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