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大願法師:在因地積累福慧莊嚴,將來在果位上成就無上菩提

大願法師:在因地積累福慧莊嚴,將來在果位上成就無上菩提

時間:2020-02-27 17:04:13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大願法師:在因地積累福慧莊嚴,將來在果位上成就無上菩提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五法,則能莊嚴無上菩提,何等為五?一者信心。】

信心,這裡面廣講就應該是六信:信自、信他、信事、信理、信因、信果。相信自己本具佛性,定可成佛;相信釋迦佛圓滿成佛,他所說的是真實不虛的,所以我們依教奉行;相信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度眾生,所以我們願求生極樂。

【二者悲心,三者勇健,四者讀誦世論,不生疲厭。】為瞭度化眾生而去學世間的學問,不會疲勞和厭倦。

【五者學諸世業,亦不厭之。】學習世間的這些技能、世業,也不會疲厭。

從相上來說有十四種相狀可以作為檢驗,來看我們是否已經具足瞭福德智慧莊嚴。

【善男子,菩薩具足二種莊嚴,則有七相,何等為七?一者自知罪過。】

能夠知道隨時反省自己的不足和過失,好像《菜根譚》上所說的:“反己者,觸事皆成藥石。”

能夠隨時反省自己不足的人遇到任何事情都能夠成為藥物,治療他的貪、瞋、癡的三毒煩惱病,都能夠增長他的智慧,“文殊遇緣則有師”,遇到任何因緣都能夠成就他,顯發他的福德和智慧。

“尤人者,動念即是戈矛。”如果事情做得不圓滿,隻會去怨天尤人,隻會從外部去找原因,不從自身找不足的話,“動念即是戈矛”,動念就是怨天尤人,傷害眾生,同時也就傷害自己,增長自己的貪瞋癡業,讓自己更加地迷惑顛倒。

“一以辟眾善之路,一以浚眾惡之源,相去霄壤矣。”如果能夠隨時反省自己的不足,就能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就能夠成就福慧二莊嚴。

如果起心動念都是找人傢的不對和錯誤,那就是眾惡之源,增長我執,傷害眾生。所以“相去霄壤”,是天壤之別,所以我們要能夠轉變念頭,任何時候都能夠反觀自心。

【二者不說他過。】“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三者樂瞻病人。】樂於去照料、照顧病人。諸佛以八苦為八師,也可以說以病苦為良師,我們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修行人能夠以病苦為良師,能夠讓自己提升。

生病本來是一件壞事,但是如果我們能夠轉變自己的心,它也能夠提升我們的品質,增長我們的福德智慧。生病的時候就會使人謙虛起來,知道自己福慧不夠;生重病乃至於使人萬念俱灰,這時候才能夠真正放下。

平時都是說放下,是口裡說,心裡面還是對世間的事情很迷戀。好像唐朝時候的一位詩僧所說的:“相逢盡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見一人。”都是向外馳求。病苦很嚴重的時候他就知道瞭,知道不放下也要放下瞭,所以就可以使我們有機會能夠自我反省,能夠重新檢討一下自己一生的安排和打算。

如果一直沒有生病的話,我們可能會自以為是,會一直去向外馳逐,去實現自己世間的理想,其實絕大部分都是妄想。然後一直忙忙碌碌,忘掉瞭無常,便迷失瞭真我,肆無忌憚地掠取人生、去糟蹋生命。

所以經論上面有開示說:“病後始知身是苦,健時都為他人忙。”如果是沒有怎麼生病或者是生病以後不知道反省,就這樣一直糟蹋生命,浪費光陰,一直到這一輩子的福報享盡,那是非常冤枉的一件事情。

在生病的時候我們才有機會從混沌的忙碌之中、混亂之中停下來,讓我們自己的那種貢高我慢心降低一些,讓我們那種向外馳求攀緣的心降低一些。

有智慧的人就會反省一下,如果我病得很重就知道生必有死,面對死亡我準備妥當瞭沒有?

沒有生病的時候,偶然地會想一想,很快就過去瞭,生病的時候,這就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所以就會提起來,想著:我準備妥當瞭嗎?如果還沒有準備妥當的話,那我現在還應該要做一些什麼呢?這個其實是我們修行的人應該要常常自我提撕,自我反省的所在,但是我們其實是常常忘記掉瞭。

因此我們就可以知道,其實生病是壞事也可以轉變為好事,可以提醒我們。生病固然在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四大不調,但是其實歸根到底四大不調也是因為我們自己心很散亂、很放逸、持心不固,以這個散動的因緣而引申出來的。更何況還有一些是因為宿世的惡業所造成的業障病,或者是冤業病,樣樣都是自作自受。

所以生病的時候可以讓我們更深刻地看到自己、反省自己,讓我們更明白地懺悔自己、更精進地修持自己、更積極地面對自己,然後在道業上不會再得過且過。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有一些時候在世間法上面退一步,事實上我們能夠更清醒去考慮得更長遠,所以說“退步原來是向前”。野史上面說,三國時候張飛吹噓說他什麼也不怕,天不怕,地不怕,諸葛亮就馬上讓他伸出手來,在他手心上面寫瞭一個字——病,他就不敢再吹噓他這個也不怕瞭。

所以諸佛能夠以八苦為八師,其實生病能夠轉變我們心的時候也可以成為我們的善知識,讓我們能夠認清自己,能夠看到無常,來提升我們的道心,來增上我們的福慧資糧。

因此古德開示說:“比丘常帶三分病,無病不肯出三界。”應該說善用其心的話,也能夠成為一個消業的法門,成為一個反思自己的方法。

同樣的,我們在樂瞻病人,在去照料病人的時候我們要有慈悲心,要有忍耐力,要善巧方便有智慧去幫助他盡快恢復健康,能夠這樣做的話,說明我們已經有福慧二莊嚴。

【四者樂施貧人,五者獲菩提心,六者心不放逸,七者一切時中,常至心修六波羅蜜。善男子,復有七相,何等為七?

一者樂化怨仇,二者化時不厭,三者要令成熟解脫,四者盡己所知世語世事,以化眾生,心不貪著,五者能忍一切惡事,六者終不宣說他人所不喜事,七者見破戒者及弊惡人,心不瞋恚,常生憐愍。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知是七相,則能自利及利益他。】

這十四種相狀就可以作為一個檢驗,檢驗我們是否已經具足福慧二莊嚴,我們在因地上面去積累福慧莊嚴,將來在果位上我們就能夠成就無上菩提,能夠莊嚴無上菩提,能夠成就如來的福德,智慧兩足尊。

——恭錄大願法師【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學記】

原標題:這樣做,可以具足福德智慧莊嚴 ---大願法師

轉自微信公眾號:菩薩雲來集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