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7 23:23:42
商人們說的洋涇浜英語中有著深刻的漢語烙印,姚公鶴先生就曾說過:“洋涇浜話者,用英文之音,而以中國文法出之也。”“洋涇浜”英語把rice(大米)說成lice,把fish(魚)說成fis,把have(有)念成hab,veryfew 念成welly few。若是說起整句話來,現代的人估計更是摸不著頭腦,曾有一位年輕的先生去拜訪兩位女士,中國仆人很嚴肅地告訴他:That twopiecey girls no can see. Number one piecey top side makee washee, washee. Numbertwo piecey go outside, makee walkee,walkee(那兩位姑娘您現在一個都不能見。年齡大的一位正在樓上洗澡,年齡小的一位不在傢,請您趕緊走開,趕緊走開)。
即便如此,但千萬別以為“洋涇浜英語”就是下裡巴人的專利。董橋先生曾提到他有一次跟老上海喝茶,聽到鄰座有人很謙虛地對他的茶友說:“我隻會說洋涇浜英文!”那老上海忍不住小聲說:“他也配?”哈哈,可見正宗的洋涇浜也是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的專用語!
當然,“洋涇浜英語”並非上海特有,在廣州、澳門、哈爾濱、臺灣等地也出現瞭漢語與當地通行外語相結合的洋涇浜語。1949年之後,中國各地相繼解放。在上海,洋涇浜英語也喪失生存土壤,很快退出瞭歷史舞臺。但不要以為“洋涇浜英語”就此絕種,你早上吃的“吐司”(toast)、喝點“咖啡”(coffee)、抽的“雪茄”(cigar)、坐的“的士”(taxi)、穿的“派克大衣”(parka)都是“洋涇浜”。當然,你很快還會在英語中見到dama(大媽)與tuhao(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