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欣賞中國繪畫?

2016-08-18 23:03:12

  還有一種是變化瞭的線條或者說是擴大瞭的線條,古代畫傢稱之為皴,象開裂的皺紋,專門用來表現山石、樹皮的紋理,用斧劈皴畫石頭、懸崖,如八百多年前的南宋宮廷畫傢馬遠的《踏歌圖》軸。用披麻皴畫土坡、丘陵等,如一千多年前南唐董源的《瀟湘圖》卷,表現瞭中國長江南部丘陵的地貌狀況。

  可以說中國繪畫豐富的線條具有無窮的表現力。

  三、中國繪畫的色彩――獨特的色彩、獨特的墨。

  中國古代畫傢的色彩觀念是講求簡練,這是受到中國古代樸素的唯我主義哲學思想的影響,這是東方繪畫共同的色彩觀念。中國繪畫有其獨特的色彩法則,大致有兩種,一種是提煉描繪對象的固有色為主,這種設色繪畫,畫中的顏色是經過高度概括,不表現物像所受到的光源、環境色彩的影響,古代畫傢們認為固有色是物像的本質色彩。另一種是以墨為主,畫面基本上是一種顏色,有點像西方繪畫的素描。而西方繪畫的色彩真實地再現瞭物體因光源、照度和環境中出現的反光給物體顏色帶來的變化。

  1、色彩繪畫。在有色彩的山水畫裡面,最突出的是青綠山水,在青綠山水中,最偉大的作品是繪於九百年前的宋代宮廷畫傢王希孟的《千裡江山圖》卷,畫這張畫的時候,他才十八歲,畫完後不久,他就去世瞭,非常遺憾,也說明畫這種工筆畫要耗去畫傢的許多精力。畫傢表現瞭中國北方的偉大山川,場面非常宏大,空間也極其開闊,畫傢彷佛是座在飛機裡,一邊飛行、一邊俯瞰大地,可見畫傢豐富超人的想象力。畫中,用金線勾勒物象輪廓,或用濃重的青綠色敷染山石,青、綠兩色是畫傢對山林蒼翠之色的高度概括,畫幅更顯雅致而無浮艷之弊。畫中群山起伏,左右、前後相呼應,畫中人物雖小,但他們的出遊、漁獵等活動歷歷在目,舟橋樓閣等工細精整繪,使觀者情不自禁地產生出要進入畫面旅遊、居住的念頭。九百多年來,這幅作品成為畫青綠山水畫傢的范本。

  2.水墨繪畫。中國繪畫並不因為色彩不多而影響瞭它的表現力,恰恰相反,有限的色彩給觀眾留下瞭無窮的想象空間。在中國繪畫裡,最有限的色彩是一種,黑色的墨,但是,它可以讓欣賞者感受到一個絕妙無窮的水墨世界。如南宋米友仁的《瀟湘奇觀圖》卷,圖中的丘陵和樹林均用墨筆畫出,但並沒有給人以黑山、黑樹的感覺,相反,給人以綠鬱蔥蔥的色彩感覺,特別是雨後蒼翠欲滴的青山、灰蒙蒙的天空,浮動的彩雲,因此可以說,中國繪畫有許多物像不是靠畫傢一筆一筆畫出來,而是靠觀眾去感覺到、體會到,如畫中出現的空白,雖不畫一筆,但隻要與周圍的景物聯系起來,可使觀者感覺到像天空,像江河等等。因而觀眾在欣賞繪畫時具有更多的藝術想象力,因而就更具有主動性。

  四、中國繪畫的畫面結構――詩書畫印。

  與西方繪畫不同的是,在700年前,中國有許多擔任文官的哲學傢、文學傢從事業餘的繪畫活動,給繪畫構成帶進瞭新的內容。中國繪畫的畫面結構除瞭繪畫本身之外,還必須具備另外3個要素,詩文、書法、印章。這幾個要素在作畫之前,必須構思好。我們以六百多年前的元代畫傢吳鎮的《漁夫圖》軸為例。

  1.詩文。因為是詩人參與繪畫活動,他們就提出繪畫要有詩意,這就增添瞭繪畫的欣賞性,可以表現前人的詩意,也可以表現自己的詩意。在這幅畫中題有作者的詩,內容是稱贊在自然山川裡垂釣、飲酒的樂趣,這位作者的心態是不願意做官,喜好自由自在地生活。

  2.書法。畫傢常常要將他畫中的詩意直接題寫在畫上,還要寫上作畫的日子,作者的籍貫和姓名等,書寫的藝術風格應當於繪畫風格相協調,體現瞭畫傢的精神情緒。這就需要書寫的功力,又增添瞭一個欣賞內容。

  3.印章。畫傢畫完畫,要署名,最後必須蓋上自己的印章,表明自己是這件作品的作者,也是供他人鑒別的依據。此外,為瞭使畫面構圖達到平衡或形成呼應關系,還要加蓋幾方印章,印章上的文字大多是一些文人的格言,或者是畫傢對藝術的認識,也可以是補充介紹畫傢的身份。印章的顏色接近紅色,雖然很小,但十分鮮明。印章本身也是一門藝術,他講求文字的佈局,刻刀的技法,有的是畫傢自己刻,有的是請專業的篆刻傢刻。往往要求畫傢的繪畫風格與印章的風格相近。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