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欣賞中國繪畫?

2016-08-18 23:03:12

  中國古代繪畫是東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直到近代,在東亞繪畫中占有核心的位置。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大大影響瞭日本、新羅(今朝鮮、韓國)的繪畫形成,後來影響瞭越南及東南亞國傢。中國繪畫的發展不是封閉的,她在與域外文化交流時,也獲得瞭許多的文化養分,得到瞭長足的發展。

  今天,我所講的內容是怎樣欣賞中國繪畫,具體地說是怎樣欣賞畫中的人的精神、繪畫主題和繪畫技法等。這裡所介紹的都是古代繪畫的精品,又稱之為傳統繪畫。我們所欣賞的繪畫大多數是兩百七十年前清朝的乾隆皇帝最珍貴的收藏品,他是中國歷史上最酷好繪畫的皇帝之一,也是收藏繪畫最多的大收藏傢。這些繪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十四多萬件書畫藏品,是世界上藏中國書畫最多的博物館,占世界公立博物館藏中國繪畫的四分之一。

  一、中國繪畫的起源、種類和工具。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特別是在河南安陽小屯大量出土瞭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這些甲骨文十分成熟,在此之前應有千年的發展歷史。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繪畫與文字的區別尚不明顯,象形文字其本身就是簡略的繪畫,起到敘事的功用。故中國古代有“書畫同源”的說法。當文字以符號敘事,繪畫則承擔以造型敘事,文字與繪畫漸漸有瞭區別。

  中國繪畫在一千六百年前的魏晉時期,成為一門獨立的、可供欣賞的藝術,因為有許多文學傢參加瞭繪畫活動,繪畫的技術性和文學性加強瞭,增加瞭欣賞的功能。最先出現的藝術性繪畫是人物畫,這是一千六百年前一位叫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卷,其內容是畫王子與水中神女相戀卻不能成婚的愛情故事。畫中的山水與人物不成比例,山水是人物的配景,有一些符號的特性。大約在一千五百年前,原先作為人物畫的配景獨立成為山水畫,大約在一千三百年前的唐代,作為人物畫配景的花卉獨立成為花鳥畫。中國繪畫的三大畫科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終於在一千三百年前基本形成瞭。但最初的山水畫作品已不存在瞭,這是現存最早的山水畫《遊春圖》卷,是一個叫展子虔的畫傢繪於一千四百年前。最初的花鳥畫作品也沒有瞭,我們可以從一千年前的宋代名叫趙昌畫的《寫生蛺蝶圖》卷欣賞到較早時期的花鳥畫水平。

  中國繪畫按照技法來分類,可分為工筆畫、寫意畫,介於兩者之間的是兼工帶寫。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三幅畫都是工筆畫,寫意畫是一種草草而成、富有天趣的水墨畫,有點像西方的速寫,它是文人畫傢最喜歡運用的繪畫技法。如這件繪於七百年前的《秀石疏林圖》卷是元朝宮廷最著名的文官趙孟頫的作品。還有一種近似瘋狂的大寫意畫,如四百多年前明末畫傢徐渭的《墨葡萄》軸。兼工帶寫具有既工整、又有些隨意的特點,這是一個叫崔白的畫傢繪於九百多年前的《寒雀圖》卷。在古代中國,從事繪畫活動的人主要是皇帝及其皇室、朝廷裡和地方上的文官以及藝匠三大類,在藝匠裡面還包括許多宮廷畫傢,他們是以繪畫為生的畫傢。人數最多的是文官和藝匠,到20世紀中葉,歷代有名字記載的畫傢大約有十多萬人。

  中國的繪畫工具是獨特的,即用狼毫和羊毫制成的毛筆,黑顏色的墨,用礦物質和植物的汁制作的顏料,各種滲透程度不同的宣紙,往往是用滲透性能較低的紙或絹畫工筆畫,反之,畫寫意畫要用滲透性能強的紙,具有半滲透性能的紙畫兼工帶寫。

  二、中國繪畫的造型語言――線條。

  幾乎世界各個民族的繪畫在原始時期都是以線條來描繪物像,此後,出現瞭兩個趨向,以明暗、色彩為主的造型語言形成瞭西方繪畫,以黑色線條為主的造型語言形成瞭東方繪畫,中國的繪畫線條是東方繪畫中最具有魅力的表現形式之一。

  由於中國繪畫與中國文字的書寫方法有著密切的聯系,中國繪畫的線條風格與書法線條頗為相近。在兩年多年前,畫傢為表現各種物質不同的質感,創造瞭各種各樣的線條,線條在中國繪畫中不是細細的長線,粗厚、寬闊的墨筆同樣也是線條。如描繪衣紋就有十八種線條,每一種線條都有一個非常形象化的名字,如遊絲描、蚯蚓描、鐵線描等,各自都有不同的用途,如用遊絲描表現水流、雲彩的動感、絲綢衣服的質感,如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卷,用鐵線描展現建築、船舶的細微結構等等,如六百多年前的元代畫傢夏永的《嶽陽樓圖》頁。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