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神秘神妙的西蜀文化

2016-08-18 23:04:23

  四川省城市化率已達50%以上,西蜀城市化率更高,正面臨“特色危機”的高危期階段。因此,在當前城市化、現代化進程中,突出城市文化特色,保護城市歷史印記,追尋城市文脈和內涵,加強城市神韻建設,發展各自城市的個性,規劃和建設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是一項具有十分緊迫性和重要性的工作。

  (二)不同類型城鎮的特色文化建設。

  西蜀古鎮從明代以來共有4100餘座,至今尚存的也有1400餘座。這些鄉鎮的形態,由於西蜀沒有北方鄉鎮那樣聚集在一起的村莊,漢區農傢多是散戶零星居住,故呈現為鄉鎮聯排店居與林盤文化相結合的形態。這種形態經過上千年的傳承,就成為今日西蜀鄉鎮獨異於他處的特色。西蜀古鎮多將街市、場鎮、商埠、水陸碼頭、廟宇祠堂、會館書院等聚集為一體,形成多元一體的城鎮佈局,人文內涵極其豐富。例如崇州崇陽鎮、青白江城鄉鎮等因文廟、書院的存在,文脈未斷,原來就是國學古鎮型。這些歷史悠久、風格各異的名城和古鎮,如明珠般鑲嵌在“天府之國”的千裡沃野和青山綠水之間,是西蜀鄉土文化特色最典型、最生動、最直觀的寫照。

  但西蜀城市的特色塑造,確也存在著不少問題。主要是:

  1.城市建設指導思想上存在著盲目追求與國際接軌,犧牲城市自身傳統特色的“誤區”,城市風貌形象塑造上未充分研究和利用自身的特色要素,特色建設不足或喪失,趨同發展,千城千鎮一面,缺乏特色競爭力。

  2.各自為政,以行政區劃分割打造城市形象,多隻註重本地資源,各自封閉的低層次開發多,整合區域資源,整合區域特色少,聯動打造缺乏。

  3.不少城市傳統街道格局的古城風貌和城市街區的人文脈絡和肌理,因舊城改造和城址變遷而在大馬路大廣場大草坪的建設思路中成點成片成街區的消失,建築物與構築物群落的傳統風貌和主色調失落,地方特色退化,審美追求與文化認同迷失。區域環境與空間節點呆板單調,人性為本的親和力失落。

  4.城市設計陷入“特色危機”,迷信洋公司設計,文化地標貪大求洋,缺乏本土性,甚至出現附會歷史、編造歷史,進行低層次開發的現象。

  這些問題都源於對城市神韻建設即城市文化特色建設缺乏認識,因而不善於正確處理歷史文化保護與現代化建設的矛盾,這是當前最主要的問題。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