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起源地究竟在哪兒?

2016-08-18 23:05:02

  古老的北京城已經3060歲瞭。,眼下房山的琉璃河、西城的廣安門,都在舉辦相關紀念活動。可到底哪裡才是北京城的起源地呢?記者就此采訪瞭部分市民,大夥兒都有些發蒙:難道說,北京城倆起源?

  建城3060年 琉璃河、廣安門都紀念

  首都博物館,一場名為“鼎天鬲地·北京從這裡開始”的主題展正在舉辦。克罍、克盉、伯矩鬲、堇鼎等40多件房山琉璃河出土的國寶級文物悉數亮相,主辦方表示,展覽旨在紀念北京建城3060年,希望能帶觀者穿越回3000多年前的古燕國,來到北京建城的源頭。不論是展覽的主題還是展陳的內容,都明確地告訴觀眾:北京城的起源,就在房山琉璃河。

  而在西二環,廣安門附近的濱河公園裡,巍峨的“薊城紀念柱”矗立在此已有20年。紀念柱頂端雕刻著四行字:“北京城區,肇始斯地,其時惟周,其名曰薊”。這話是已故著名的歷史地理學傢侯仁之院士寫的,意思是說:我們今天的北京城區最早是在這個地方起源的,當時是西周時期,這個城叫薊城。這似乎也給瞭廣安門一個確證無疑的名分。圍繞這處薊城故址,西城區的相關紀念活動也已轟轟烈烈展開,一部“紀念北京建城3060年”的專題片正圍繞這裡展開拍攝。

  兩處“源頭”同時展開紀念,一個有大量文物出土,一個有紀念柱標明身份,到底哪裡才是北京城的起源呢?

  記者就此隨機采訪瞭市民。結果,20位采訪對象中,沒一位能說清為何出現兩處“起源”,其中一多半受訪者,甚至對於兩處“起源”都沒有耳聞。

  “薊城”“燕都”哪個更早 學界尚無定論

  我們生活的這座北京城,到底是從哪兒起源的呢?

  連日來,記者采訪瞭多位歷史地理學傢。原來,這一直是學界未解的課題。眼下,北京城的年齡——3060歲,也是從象征性和紀念性的意義上去理解的,更準確、更妥當的北京建城肇始年代,還有待於新的考古發現和更進一步的學術研究去確定。

  關於北京城的起源地,最著名的觀點要屬國內歷史地理學的開創者侯仁之院士的“薊城說”。

  1987年5月4日,侯仁之先生致信當時的北京市領導,“建議應盡早考慮北京建城之始”,由此掀起瞭一個探討北京城始建年代的熱潮。最後大多數學者認為,上古周武王在北京分封瞭薊、燕兩大諸侯國,北京從此有瞭城邑,這便是北京建城之始。

  而薊、燕,到底誰在前,誰在後呢?一時間,各位專傢也難有定論。薊,就在現今的廣安門附近;燕,在房山琉璃河。侯仁之先生本人通過文獻考證,認為起源在薊城。在其遺作《論北京建城之始》中,有這樣的表述:早在有文字記載前,在北京最初的城址上,已經有一個居民點的存在,位置在今廣安門以西至蓮花池之間。殷商時代,從今安陽附近的殷都(即殷墟)北上,直到北京的原始聚落之間已逐漸形成一條南北大道。這當時也是華北大平原上南北之間唯一可以通行無阻的大道。

  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隨著克罍、克盉、伯矩鬲、堇鼎等一批國寶的相繼出土,不少考古學傢認為,琉璃河西周燕國建城似乎更早。

  考古學傢田敬東、李華,就主張琉璃河古城始建於更早的商代,來就封的周人隻是沿用瞭它。田敬東解釋說,考查燕國遺址墓地,從葬俗、隨葬品及銅器銘文分析,其中不少很可能是殷商遺民的墓葬。

  而北京地理學會副秘書長朱祖希考證文獻認為,“薊”和“燕”都是北京地區兩個自然生長的邦國,它們是商朝在中國北方的屏藩。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伐商滅紂”建立周王朝,為加強對北方的統治,便分封先聖王的後裔於薊。到瞭周成王時,才又封召公於北燕。因此,“薊城是北京城的源頭,是北京的‘根’。”朱祖希說。

  面對紛繁的爭議,北京大學著名歷史地理學者嶽升陽這樣解釋:從文獻上講,薊城年代要稍早一些,可是目前尚缺乏有力的出土文物做支撐。“我國的城市考古工作有很多不盡如人意之處。”嶽升陽說,今天的廣安門一帶,早已成為繁華的都市,這無疑給考古發掘帶來巨大的困難。

  【學界新說】

  京城起源存在五種可能

  北京城究竟起源於“燕”還是“薊”?近20年來,學界一直在爭論。記者采訪發現,近來又有學者提出瞭更新的意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