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人生的境界是什麼

2016-08-18 23:05:22

  盛世不僅是悠然的,還是浪漫的。現在已經蕩然無存的唐代大明宮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宮殿,相當於四個故宮。這樣一個偉大的王朝,會給我們留下怎樣的情感記憶呢?這時候,李白就該登場瞭,他確實很浪漫,“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李白還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其實,敢說的不是他一個人,他們那一代人都這麼說話。舉個例子,杜甫的爺爺杜審言,是武則天當朝時候的人,他臨死前,他的一幫好友到杜府臨終關懷,杜審言說:“甚為造化小兒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壓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見替人!”意思就是:我活著,老壓得你們出不瞭頭,現在就要死瞭,你們終於可以松一口氣瞭,隻恨沒有人能代替我的位置。在這裡,他講的是文才方面。所以說,在唐代,不是隻有李白會說“天生我材必有用”。

  大傢非常熟悉的《早發白帝城》是李白59歲的時候寫的。距他離世隻有3年的時間。時逢至德二年春,李白被流放行至奉節,遇赦返江陵隻身一人,妻子尚在南京內弟處,雖然被赦免瞭,一文不名,但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能懷著被赦的愉悅心情,寫下這首膾炙人口的詩。而《望廬山瀑佈》也是李白在毫無政治前途和希望的時候寫的。在這樣一個浪漫時代裡頭成長起來的老人,依然有著青春的氣息,所以李白說“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有挫折沒什麼,現在我早就走過萬重山。這正像劉禹錫後來寫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所以,唐朝留給我們最強大的民族情感,就是它的青春、開放、包容、浪漫,還有它的從容。在這個真正的盛世,人們的精神狀態也就比較悠然瞭。

  兩宋的雅韻

  宋朝是一個從容不迫的朝代。首先,我們必須要做一個準確的歷史判斷,唐朝雖然輝煌,但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結構最完善的莫過於宋朝。那麼兩宋的雅韻跟當代有什麼不同呢?我們重點來看看蘇軾。

  首先,蘇軾是科場的驕傲,在宋代歷史上沒有像他這麼一個高能的人,在吏部的高考中獲得第二名。而這個第二名的取得完全是一種誤會,當時參加考試的有600個考生,主考官是歐陽修,最後組織方用黑色的墨水、一樣的字體把所有卷子重新抄一遍。在這種情況下,歐陽修等人去看卷子,都覺得有一份寫得太好瞭,歐陽修認定是他的學生曾鞏寫的,如果給第一名,怕有閑話,所以就判瞭第二。而實際上,這張卷子是蘇軾的,因此蘇軾隻拿到第二名。在宋代,制科考試是很難的,宋王朝統治的321年中,制科禦試僅有22次,被錄取的不過41人而已。在這300餘年的41個人裡,蘇軾考得最高,算是百人第一。

  其次,蘇軾在文學藝術方面造詣也很高。蘇軾和他的弟子黃庭堅是北宋詩歌的代表;蘇軾的詞跟南宋辛棄疾合稱“蘇辛”,是豪放式的代表;蘇軾的散文跟他的老師歐陽修並稱“歐蘇”,是北宋散文最高級別的代表;蘇軾的書法和黃庭堅並稱“蘇黃”,是北宋書法四大傢之首;蘇軾擅長畫枯木和竹子,是湖州畫派代表之一;蘇軾還是一個美食傢,他做的東坡肉還不錯,還有東坡羹、東坡魚;蘇軾還是一個很不錯的建築師。

  蘇軾的為官也是罕見的。一般文學傢很少做大官,蘇軾不一樣,蘇軾在北宋時期,先後在八個州郡做過第一首長,徐州、湖州、杭州、定州等,他不僅有著非常豐富的地方官經歷,還在中央做過吏部尚書、文化部長、教育部長、兵部尚書、翰林學士……總而言之,蘇軾是一個非常高端的人才,在整個中國古代封建的文化史上,很難找出來這樣一個如此全面的人。

  蘇軾給我們最重要的啟示是——當所有一切都歸於零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蘇軾在晚年的詩《自題金山畫像》中寫道:“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說自己一生幹瞭3件事,40多歲貶到黃州,50多歲貶到惠州,60多歲貶到海南島。既是自嘲也是自我肯定,貶謫在這三州期間是他政治上最為失敗、生活上遭受苦難最多的時期,卻也是他文學創作的高峰時期,更是他人生精神升華到極致、對人生意義哲思體會最為深刻的時期。蘇軾被貶到海南島後,心情不太好,他寫瞭一篇文章,說潑一盆水在地,漂起一些幹草葉,水中掙紮的螞蟻趕忙抱住這些救命稻草。隻一會兒,水幹瞭,螞蟻見瞭同伴竟大哭,說:“差點就見不著你瞭!”蘇軾把海南比作那草,相信就算是苦海環繞,也有熬幹的時候。這種進退自如、超然人生的文人士大夫的最高精神境界,就是蘇軾給我們的最重要的財富。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