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23:05:09
位於中國海南島東面和南面海域。包括數百個由珊瑚礁構成的島、礁、灘、沙和暗沙。依位置不同分為4群:東沙群島由東沙島和附近幾個珊瑚暗礁、暗灘組成;西沙群島由30多個沙島、礁島、沙洲和礁灘組成,以沙島為主;中沙群島由20多個暗沙和暗灘組成,一般距海面10~20米,大多尚未露出水面;南沙群島由200多座沙島、礁島、沙洲、礁灘等組成,其中曾母暗沙是中國領土最南端。
歷史上的南海諸島
——中國人民最早發現和開發這些島嶼礁灘
據古籍記載,遠在秦漢時代,中國已經有瞭大規模的遠洋航海通商和漁業生產活動,南海已成為當時重要的海上航路。從此,中國人民頻繁航行於南海之上,穿越南海諸島,最早發現瞭這些島嶼礁灘,並予以命名。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分佈在遼闊浩瀚的南海海洋上,是中國南海諸島的主要組成部分,習慣上合並稱為西南中沙群島。
226年 東吳孫權派朱應、康泰出訪東南亞各國,船隊航經南海到達扶南(今柬埔寨)等國,與這些國傢建立瞭友好、關系。康泰回國後根據經歷所寫成的《扶南傳》,對南海諸島的地理情況作瞭準確的記載。
789年 中國已把南海諸島稱為萬裡長沙”和“千裡石塘”(即今南沙群島)列入中國版圖
1178年 南宋周去非《嶺南代答》成書,載:“…東大洋海,有長沙、石塘數萬裡”,此中的“長沙”、石塘”指的就是南海諸島。長沙是以沙島為主的珊瑚島,石塘是以環礁為主的珊瑚礁。
1225年 趙汝適《諸蕃志》成書,指出:“貞元五年(公元789年)以瓊為督府,今因之。…至吉陽(今三亞市),乃海之極,亡復陸塗。外有州,曰烏裡,曰蘇吉浪,南對占城,西望真臘,東則千裡長沙、萬裡石床,渺茫元際,天水一色”,這裡不但指出瞭千裡長沙、萬裡石床是我國的南海諸島,而且也說明,早在唐代已經將西南中沙群島劃歸海南島的振州(宋時改為吉陽軍)管轄。
1279年 元世祖忽必烈派天文學傢郭守敬進行“四海測驗”。據考證,郭守敬在南海的測量點就是黃巖島。
1292年 元世祖忽必烈派遣瞭一支遠征船隊到爪哇。航行記錄記載,該船隊經過瞭“七洲洋”和“萬裡石塘”。
1425年至1430年之間 航海傢鄭和的部下繪制的詳圖上記錄瞭這兩個群島的位置。帕拉塞爾群島被稱為“石塘”和“萬生石塘嶼”,斯普拉特利群島被稱為“石星石塘”。後來,明朝一本關於海產和地理的名叫《海語》的書籍也相當清楚地描述瞭這兩個群島的位置。該書清楚地寫道,“萬裡長沙”位於‘萬裡石塘’的東南方。這一描述與南沙群島確實位於西沙群島東南方的事實一致。
1730年 陳倫炯《海國聞見錄》書中,描述瞭兩個群島的地理位置,並在他所繪制的插圖《四海總圖》中繪出瞭這兩個群島。
1748年 英國軍艦“斯卡伯勒”號在黃巖島觸礁沉沒.
1816年 越南嘉隆皇帝把西沙群島兼並皆僥習嬙肌?
1838年 越南明命皇帝順化宮廷出版的《大南詳圖》首次記錄瞭西沙群島,並對列在地理書中的130個島嶼附有一個粗略的說明。
1867年 英國海軍探海圖局編制《中國海指南》:海南島漁民報告大現島東北10英裡有一灘,打水40英尺不見底,已在那個方位發現”。
1883年 德國有一探險隊到南沙群島調查測量工作。清廷即時向德國政府提出抗議,主張南沙群島屬於中國領土。德國自感理短,停止調查工作。
1907年 日本商人西澤吉次強占東沙群島。懸掛日旗,改島名為『西澤島』。大肆開發該群島的鳥糞石與海產資源。清廷向日本駐粵領事提出交涉。日本自知理屈,乃承認東沙群島是中國領土。由清政府賠償日商西澤開發時的費用十六萬元。但扣抵瞭中國漁民的損失三萬元,實付十三萬元。宣統元年(1909)六月簽條款;十月清廷派員接收,正式收回。
1909年5月 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率領水師官兵、官商、測繪學生、化驗師、工程師、醫生以及各種工人共170餘人,分乘“伏波”、“琛航”和“廣金”3艘軍艦到西沙群島巡視勘察。對西沙群島的15個島嶼進行瞭調查、測繪,逐一命名,勒石豎旗。
南海諸島 南海諸島的歷史與現狀 南海諸島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