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23:10:41
左宗棠也十分註意關心下屬官吏。收復新疆後,他提高瞭南北各路州縣官員的薪俸,辦事效率和官場風氣明顯好轉。林發深在新疆多個地方當過知府,為官清廉,傢計窘迫,當他回鄉治病時,左宗棠特別贈送500兩白銀,作為路費。此外,拒絕奢侈,禁絕陋規等,都是左宗棠個人嚴守的規矩,在新疆官場中起到瞭表率作用。
新疆的經濟基礎也需要夯實。作為洋務運動的領袖之一,左宗棠有過興辦福州船政局、蘭州機器局的豐富經驗。從桑蠶種植到畜牧業發展,從礦產開發到經商辦廠,他力促新疆與內地互動,帶來瞭新疆經濟的發展。1877年,他讓紅頂商人胡雪巖從浙江湖州招收瞭60名熟悉蠶桑業的人,趕赴哈密、吐魯番、阿克蘇等地,開辦制絲局,教新疆各族人采桑制絲。後來,他又讓人兩次從湖州運桑樹秧苗過來,改良新疆的桑樹品種。在興辦這些手工業和商業時,左宗棠特別註意“民力可用,商力可用”,主張商人自己運作,自己管理,官吏不插手,以免從中牟利。
在植樹造林、改造環境方面,左宗棠也貢獻甚多。他根據西北土壤環境,栽種瞭大量柳樹,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左公柳”,聞名天山南北。
左宗棠的另一項重要舉措是重建貨幣制度。
任何政權都會盯緊貨幣的制造,阿古柏政權盤踞南疆時,為瞭掠奪民眾財富,發行瞭一種新的銀錢——天罡。由於阿古柏等人在天罡鑄造中摻假,市場交易混亂不堪。收復新疆後,左宗棠決定鑄造新的銀錢,每枚重1錢,價值10文銅錢。這種銀錢的成色很好,兩面都印有維文,深受老百姓喜愛。左宗棠又讓部將張曜在阿克蘇鑄幣局仿照乾隆舊版,制成新的銅錢,銅錢的正面依然印著漢文“乾隆通寶”,以便老百姓認同;背面增加滿文和維文,方便老百姓識別。
傾聽新疆大地的聲音
歷史的可貴,在於它總是打破常規的邏輯,告訴你曲折的現實;人性的可貴,在於它總是突破歲月的沉淀,留給人們無盡的思考。左宗棠是一個偉大的實踐者,無論是收復新疆,還是治理新疆,其心胸之寬闊,見識之卓遠,意志之堅定,舉措之周密,愛國之熱忱,無不令後人敬仰推崇。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左宗棠,當年的新疆將會遭遇怎樣坎坷的命運。
左宗棠對新疆的巨大貢獻,源於一個中國人對國傢命運深沉的思考,源於一個主政者對來自新疆大地的聲音用心傾聽。
在駐紮西北期間,左宗棠深感隻有民族平等,才能真正贏得少數民族民眾的擁護。艱苦的收復新疆之戰,每到關鍵時刻,都是靠民族團結獲勝的。達坂城的維吾爾百姓冒死給西征軍送情報,庫爾勒的蒙古族老百姓為西征軍帶路渡河,庫爾勒的維吾爾老百姓告訴西征軍藏糧的地點,阿克蘇的各族百姓關上城門拒絕叛軍,卻夾道歡迎西征軍……這就是民心的走向。
戰爭取勝的因素有很多,但是人民的擁護,卻是最為可靠的力量。不僅平叛需要這種力量,此後,左宗棠治理新疆,發展新疆,都得到瞭各族民眾的真心擁護。
收復新疆其實是一系列周密的行動。早在1868年,西北地區的捻軍攻入北京附近的直隸地區,慈禧太後在極度惶恐中逼問左宗棠,有何辦法可以平定西北?左宗棠直言以告,“西事艱險”,5年方可以平西北,而且需要全國支持,“用東南之財賦,贍西北之甲兵”。從那時起,左宗棠心裡就想著新疆——先定甘肅,再安陜西;先安陜西,再圖新疆。左宗棠始終把握著依靠內地、穩步推進的戰略節奏,步步為營。等到1871年沙俄占領伊犁後,他迅速做出反應,先收復緊靠新疆的肅州,插下進兵北疆的第一個楔子。此後,從攻占烏魯木齊到攻克托克遜,看似簡單,場場必勝,但每場戰爭,左宗棠都做好瞭周密的準備,有的放矢,緩急有法。
治理新疆從來都是一道歷史的難題,左宗棠能夠出色地書寫這份答卷,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就是他個人的情懷。
他是一個出身平凡的落魄書生,終身沒有考取科舉的最高功名,隻能以舉人的身份混跡官場,這終歸是有點難堪的。但他的才華世所罕見,以才華報國、建功立業,是他一生孤傲的執念,也是他前行的最大動力。唯有理解瞭他這份赤膽忠心,才能明白他為何在68歲高齡時,毅然出關西征,奔波於大漠之間。
縱觀左宗棠收復新疆和治理新疆的全過程,他大膽卻心細,豪放而多情,他是在完成一個必須完成的事業,不給自己半點犯錯的機會。一個平凡的人,堅持自己的夢想,最終成就國傢的大業,這份忠誠與執著,在歷史的關鍵處煥發出瞭最奪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