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生平事跡 歐陽修的詩對後世的影響

2016-08-18 23:18:11

  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乎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黔然黑者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在歐陽修的詩詞作品中,以詞的成就最大。歐陽修的詞大量涉及男女戀情,這在封建士大夫中是非常少見的。歐陽修的一生屢次遭受緋聞的攻訐,估計這也是一個因素。歐陽修最著名的詞是《生查子》: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直到今天“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仍是描寫男女戀情最常用的語言。歐陽修還寫瞭大量的以《玉樓春》為詞牌的詞,下面的一首最為精彩:

  紅條約束瓊肌穩,拍碎香檀催急袞。

  隴頭嗚咽水聲繁,葉下間關鶯語近。

  美人才子傳芳信,明月清風傷別恨。

  未知何處有知音,常為此情留此恨。

  他的《踏莎行》也素來為人們所稱道:

  侯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後人對歐陽修的文學成就給予很高的評價,其中他的學生王安石的評價最為貼切:“形於文章,冗於議論,豪健俊偉,怪巧瑰琦,其積於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 其發於外者,爛如日星之光輝;其清音幽韻,淒如飄風急雨之驟至;其雄辭閎辯,快如輕車駿馬之奔馳。”清朝的方東樹認為歐陽修的詩詞“情韻幽折,往反詠唱, 令人低回欲絕”。歐陽修以他的超人才具,給後人留下瞭一筆寶貴的文學財富。

  歐陽修的文學功績不僅僅在於他身體力行地寫出瞭好的文章, 還在於他是一代文風的倡導者、一群志同道合的文人的核心。在歐陽修還年幼的時候,他從鄰居傢裡得到瞭一本殘破的韓愈文集,他馬上被韓文的風格所吸引,立志 自己也要作這樣的文章。宋朝開國之初,受晚唐五代浮靡文風的影響,“古道息絕不行於時已久”,王禹偁等人就提倡繼承中唐古文運動的餘緒,以“孔子、孟子、 揚雄、韓愈之文為文”,但並沒有形成風氣。隻是在歐陽修、尹洙、梅堯臣、蘇舜欽等結成瞭一個銳意改革的文人集團之後,這一狀況才發生瞭根本的改觀。其中歐 陽修是其中的核心人物和最有號召力的人物。歐陽修利用自己做主考的機會,力排眾議進行瞭應考文體的改革。據說當考榜發佈的時候,竟然“群嘲而聚罵者動滿千 百”,“伺修出,聚噪於馬首,街邏不能制”。

  歐陽修有自己的文學理論,他認為“道勝者,久不難而自至”。他提出,“為道必求知古,知 古明道而後履之於身,施之於事,而又見於文章而發之以信後世”。可以看出,他的觀點和韓愈的觀點是一脈相承的。歐陽修提攜後進的精神也是值得欽佩的。他稱 贊蘇軾“學問通博,資識明敏,文彩爛然,議論蜂出”。他推薦王安石時說他“學問文章知名當世,守道不茍自重其身,議論通明兼有時才之用,所謂無施不可 者”。他對這些人的評價經過時間的考驗,被證明是中肯的。經歐陽修提攜而成長起來的人才有許多成為文壇的大傢,如曾鞏、三蘇和王安石。為人師表的歐陽修, 其影響並不比寫文章的歐陽修小。

  歐陽修還是一位傑出的歷史學傢。歐陽修是兩部斷代史《新五代史》和《新唐書》的作者。在歐陽修修史的 時候,已經有前人的《五代史》和《唐書》行世,因此對歐陽修所修的兩部史書和舊史書的優劣問題,自《新五代史》和《新唐書》完成之日起,就開始瞭,一直持 續到現在。贊之者說他“筆力馳騁”,可以與司馬遷“相上下”,而貶之者則說“文人不可與言史事”。但是這兩部史書的成就是大傢有目共睹的。《新五代史》通 過對資料的考辨,訂正瞭《舊五代史》和其他史著的諸多失誤,補充瞭舊史缺漏的一些珍貴資料。在《新唐書》中,歐陽修將目錄學和地理學的成果錄入其中,大大 擴充瞭史志的編纂體例。在這兩部史書中,歐陽修還恢復瞭司馬遷創立卻被范曄在《後漢書》中廢棄瞭的用表格記載人物和事件的優良傳統。《新五代史》和《新唐 書》最為被人稱道的還是歐陽修的優美簡潔的文筆。清人趙翼評價說:“不閱薛史,不知歐史之簡嚴也。歐史不唯文筆潔凈直追《史記》,而寓春秋書法記傳之中, 雖《史記》亦不及!”梁啟超說,歐陽修“不失為發奮為雄的史傢”。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