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23:22:16
威廉·戈爾丁,英國小說傢。他生於英格蘭康沃爾郡一個知識分子傢庭,自小愛好文學。1961年獲牛津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專門從事寫作。作品有:《繼承者》、《蠅王》等。
文采洋溢
戈爾丁的小說富有哲理,他十分註意觀察和研究人性“惡的一面”,從人本身存在的缺陷中去探索社會制度缺陷的根源。由於親身經歷瞭第二次世界大戰,親眼目 睹瞭戰爭給人類帶來的深重災難,以及戰後西方世界人的精神生活的失落和價值觀念的崩潰,戈爾丁強調瞭這樣一種悲觀的觀點:人類的一切災難都是由人的邪惡本 性造成的。人的邪惡本性盡管在文明社會中得到抑制,但文明是脆弱的,往往無力使它改變,它最終很有可能還會毀掉文明社會的秩序。戈爾丁被稱為“寓言編撰 傢”,他常在小說中運用想象、比喻、象征等手法編寫現代寓言。他的小說雖然存在有關人性邪惡的道德說教,但同時又充滿瞭敘事的喜悅和豐富的色彩,既有辛辣 的諷刺,也有喜劇的幽默。
《蠅王》是戈爾丁的成名作,是寓言體小說中最負盛名的象征主義傑作。奇特的構思,深刻的主題,使它突破瞭傳 統小說的模式。《蠅王》充分顯示瞭寓言小說的特點,人物、情節無不帶有象征意味。《蠅王》所具有的多層次的象征性和哲理、宗教和神話的色彩引起瞭讀者種種 聯想,提供瞭“見仁見智”的各種可能,這正是小說獨特而永久魅力的所在。
獲獎理由
“具有清晰的現實主義敘述技巧以及虛構故事的多樣性與普遍性,闡述瞭今日世界人類的狀況”。
垂世名言
“一個金發男孩從最後幾英尺的巖壁上滑溜下來,開始小心翼翼地找條道兒奔向環礁湖。盡管他已脫掉校服式的毛線衫,這會兒提在手裡任其飄搖,灰色的襯衫卻仍然粘在身上,頭發也濕漉漉地貼在前額。在他周圍,一條狹長的斷層巖直插林莽深處……” ——《蠅王》
光輝品格
戈爾丁參加過二戰,目睹過法西斯滅絕人性的罪惡行徑。他對戰爭深惡痛絕。因此,他以人和社會為關註焦點,總是探尋人類的弱點,對人類的本性和社會危機嚴肅思考和表達深切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