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諷刺小說之先河: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2016-08-18 23:22:32

  吳敬粹塑造的一些正面人物形象,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尊重自 己的個性和理想,不願為功名富貴而屈辱自己,如莊紹光、遲衡山代表瞭一種理想化的封建思想,他們鼓吹“著書立說”、“禮樂兵農”,是地道的儒傢正統思想的 化身。又如杜少卿,原是一個豪門公子,極重孝道、輕視科舉、輕財重義、不願受封建禮法的約束。巡撫推薦他進京見皇帝,他卻裝病不去。後來窮得“賣文為 活”,但“佈衣疏食,心裡淡然”,滿足於朋友山水之樂。作者曾借另一個人的口稱贊杜少卿“品行文章當今第一人”。這些人,如果按封建正統思想看,已經有一 些離經叛道瞭。另外,寫王冕賣畫為生、杜少卿賣文為生,還有鮑文卿賣藝為生,突出表現瞭吳敬梓認為自己養活自己是高尚和可貴的思想,用以反對那些依靠出賣 靈魂來換取地位、權力和財富的“儒林”人物。

  《儒林外史》是我國第一部諷刺小說,從有瞭《儒林外林》,中國小說“乃有足稱諷刺之 書”,而又完整全面表現瞭中國美學傳統。除瞭巧妙地用諷刺文學手法揭示社會變形世界的虛偽性和嚴重危機,針對不同人物作不同方式諷刺,以及人物形象具有較 高的概括性和鮮明的個性特征外,其結構也獨具特點。全書雖然沒有整體佈局的。書中常以一回或數回,自成一環,環環相扣,情節互相轉移,人物各有起落。有時 這一回裡的主要人物到下一回就退居次要地位瞭。這樣的結構,具有短篇與長篇的特長,成為一種獨創的文學形式。

  《儒林外史》的問世,開我國古典諷刺小說之先河,是清代最優秀的代表作品之一。

相關推薦